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21338
大小: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影响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影响浅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弱化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以及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有何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公司治理结构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财务风险的定义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筹资风险,即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狭义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负债经营的企业,没有负债的企业,则不存在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受经营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此而言,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税务筹划风险等。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现代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2、财务风险产生与传导的框架分析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由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在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下,企业的财务收益可能与预期发生偏离,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即一定期间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与预期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这些会计要素称为财务风险表征因素,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及其结构。按照“风险引起因素——风险表征因素——财务风险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流程,得出了企业财务风险生成与传导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直接作用于企业财务风险表征因素的同时,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做出调整从而间接作用企业财务风险表征因素,从而共同引发财务风险表征因素的变化,最终导致企业实际经营成果与企业的预期发生偏离,企业财务风险由此产生。假定在企业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自身内部的经营管理状况也会直接引发企业财务风险表征因素的变化,导致企业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发生偏离,形成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管理因素分析 通过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与传导的框架分析,清晰揭示了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两类因素:一是企业外部客观存在的对所有企业经营都会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属于系统风险;二是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对经营成果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如采购管理、营销管理、投资管理等,属于非系统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总是客观存在的,而企业经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调整内部经营管理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不确定引起的财务风险。回顾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财务风险控制失败而导致企业衰败案例不在少数,从巨人集团、秦池古酒到科龙电器,多数是由内部管理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如非程序化决策带来的经营战略失误、融资结构不合理造成财务困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财务控制与监督弱化、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经理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究其根本,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公司治理弱化问题,公司治理弱化是导致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弱化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 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林毅夫(1997)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李维安(2000)分别对公司治理作了界定,他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全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从广义上对公司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公司治理是指有关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的一套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外部治理机制,如产品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企业内部的约束激励等;第二层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也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如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高管激励等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密切相关。 2、民营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在过去30年得以迅速发展,但家族制的管理方式仍然是70%-80%的民营企业的普遍管理模式。家族治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最重要的特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就逐渐暴露,治理结构问题成为了民营企业成长的制约瓶颈。这种家族治理结构带来了公司治理弱化,不少民营企业虽然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相互监督与制衡的机制,不利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2.1股权结构单一,控制权配置失衡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善,大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融资渠道有限,企业发展前期的启动资金主要于家庭成员、亲戚和朋友,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家族产权“一股独大”的封闭结构,股权缺乏流动。由于企业主或其家族作为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股东大会成为实质上的“大股东会”,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由于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许多民营企业主习惯于在股东大会上实行一言堂的家长制,将企业的管理权、重大决策权独揽自己一人手中,企业的经营决策完全受个人控制,决策质量无法保证,企业主仅凭自身的经验和直觉所做的决策使不少的民营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民营企业“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导致控制权配置失衡,阻碍了股东大会财务风险控制作用的发挥。2.2董事会职能未充分发挥 从图2中可以看出,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聘用董事会,并授权董事会聘用经理来管理公司,同时聘用监事会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的管理行为。董事会是企业各项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的首脑部门,也是全体股东特别是关键大股东及重要债权人的利益总代表,同时也要负责检查计划、政策、战略的制订、执行情况,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可以说,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但不少民营企业对此还缺乏相应的认识,认为董事会仅仅是个橡皮图章机构,召开董事会只是为了满足法律上的程序要求。企业也就自然缺乏动力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董事会决策制度,对于董事会的职责,董事会、董事长与经理层的权限划分等重要问题也缺乏清晰的界定。还有许多民营企业董事会构成存在着很大问题。一些公司的董事会和股东会基本上是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成员在董事会讨论、决策时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各自的利益而非公司整体发展。而且董事会成员往往由股东或其亲属组成,不少董事还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不能很好地行使职权。因此,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公司的规范运作,自然不能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制衡机制,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也就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失灵。 2.3监事会监督流于形式,缺乏独立性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共同构成了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代表股东的监事和董事一样都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代表股东监督董事、经理,防止其损害股东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制约董事、经理,但不受董事、经理制约。但是,就目前情况看,监事会作用亟待加强。首先,具体职责不明确,缺少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公司法对于监事会的监督权规定比较原则,各公司章程中往往也没有相应细化条款;其次,独立性较差,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由于大多数监事会成员来自于大股东,其作用异化为维护大股东的利益,配合董事会和经理进行工作;最后,监事会成员往往兼任其他职务,在专业素养、个人精力等方面无法兼顾,难以形成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有效监督。监事会监督流于形式,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1、不断优化股东结构 股权的集中和分散,本身是不可能作为判断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有效的股权结构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同时也能够保障公司的绩效更加地稳定,调节与适应非股权结构当中的因素,让公司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公司的治理风险的产生还需要优化公司股权的结构,避免出现过度集中或者股权过度分散的现象,除此以外,还需要建立股权制衡,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良性循环,或者是通过转让国有股,增加社会的公众股或者进行良性的资产重组,保证公司股东结构合理化。 2、不断完善公司的董事制度 只有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公司决策机构的效率和制定出更适宜的决策,保证能够强化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充分解决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方面的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保证监督秩序能够有效地运转起来。同时还需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当中的治理权力制衡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董事制度,并通过独立董事的提名、激励约束和选聘等手段,发挥董事在公司治理当中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通过外部董事,真正改变董事会的结构,避免董事长与经理职权独断,增加内部人员的监督控制,强化相互持股公司之间的相互联系,切实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给予监事会一定的实质性权力,董事会的重要决策需要通过监事会,并且能够赋予监事会对于董事和经理解决建议权力。 3、建立针对经理层的长期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中国公司对于公司经理层只是注重业绩的报酬激励,但是由于长期激励当中存在不足,公司的经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展战略过于短期化,所以现代公司需要建立长期的激励政策,把公司的经理层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保证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以苏宁电器为例,它正在采用经理层的激励机制,激励中高层管理人员去为企业的发展谋福利,同时采用股东分红制,对于表现好的经理给予高额奖励。 4、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 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分散的股东监督和制约管理一般需要采用三种手段,也就是收股、兼并、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如果资本市场效率能够更高,股票的价格就能正确反映公司盈利的能力,如果股东的监督和制约的成本更低,那么股东的监督积极性也会提高,这就会导致管理层更加地理性,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所以,资本市场理性的丧失,会使公司的治理陷入混乱,这时就需要加大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保证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财务风险产生与传导的框架分析入手,指出公司治理弱化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重点分析民营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其对财务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措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