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名词解释

西哲名词解释

ID:25960451

大小:354.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西哲名词解释_第1页
西哲名词解释_第2页
西哲名词解释_第3页
西哲名词解释_第4页
西哲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哲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一、名词解释  1.始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无定形”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无定形”不是一种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它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它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阿那克西曼德还赋予这个概念“神性”。  3.数  “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

2、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5.存在(巴门尼德)  “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不变不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无始无终,但却不是无边际

3、或无定形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是“有定形的”。  6.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是芝诺针对伊奥尼亚派的变化本原观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之一,即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悖论:设想奥林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一段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一追一爬,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说明,运动中的事物没有快慢之分。  7.飞矢不动  “飞矢不动”是芝诺为反驳变化本原观而提出的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

4、证之一: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静止是不动的,就是说,它停驻在这段路程的各个不同位置上,而不是从一个位置飞向另一个位置。  8.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是永恒不变的,它体现着双重的过程,在一个时候从一分解为多,它们作为永恒存在的全体是不变得  9.种子说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5、。“种子”的存在和性质都是设定的,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都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  10.奴斯(阿那克萨哥拉)  “奴斯”是阿那克萨哥拉在元素之外设定的能动性的本原,他称之为“奴斯”(心灵)。这是第一个用来表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概念,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的外在独立性,“奴斯”是在事物之外对事物起作用的能动的力量;第二,是它的无形的精神特征,心灵不具有可感性质。..  11.原子与虚空  原子与虚空: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的。他们以可感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又因为是众多的

6、,所以充实是可以分割的,分割充实所需要的条件就是空。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  12.精神接生术  “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中的第三个环节诱导,即通过启发、比喻揭露矛盾而帮助对方说出预先蕴涵在自己意识中的思想。他把自己的方法比做他母亲从事的“接生术”。苏格拉底的方法问答法,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和回答的方式,从具体问题出发,是问题的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达到正确的普遍的知识。四个环节:反讽、归纳、诱导、定义。美德即知识在柏拉图的《美诺篇》等著作中,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探讨,得出“美德即知识”这一结论。即美德是关于善的

7、的概念的知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苏格拉底把美德完全等于知识,因此,一种符合某种善行的人不在于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  13.理念(柏拉图)理念是柏拉图在解释世界普遍性时所使用的一个最高概念。在柏拉图哲学里“理念”的实质为思维或理智的对象,“理念”不是指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而是指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观念,即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理念不仅是可感事物的原型或根据,也是它们追求的目标。  14.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知识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