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

ID:25957352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3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_第1页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_第2页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_第3页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_第4页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 一、引言  胡适(1891.121962.2),他是一位翻译家,翻译过众多对翻译事业颇有影响的译作,而且十分重视翻译理论的建设和实践,曾大力支持和鼓励专家传译名著。他秉承着但为开风气不为师的态度,在中国文学翻译发展进程上具有开拓之功。关于胡适的文学翻译研究,有袁锦翔的《胡适与文学翻译理论》,从胡适主张翻译西方名著和他对佛经的翻译两个方面概述了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贡献;有史云波的《胡适对中国现代化翻译事业的贡献》,指出胡适在翻译文学的文化意义和对中国翻译事业的推动有着巨大贡献;曹而云在《翻译实践与现代化白话文运动》中,肯定了胡适运用白话文学开

2、启了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新的里程碑,建立起现代文学的谱系。胡适在新文化运动的特殊时期,用开拓的精神将白话文翻译写入中国文学翻译的历史,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胡适文学翻译贡献  胡适一生翻译的文学作品巨多,涉及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众多领域,其中有30多篇诗歌和17  探究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影响 一、引言  胡适(1891.121962.2),他是一位翻译家,翻译过众多对翻译事业颇有影响的译作,而且十分重视翻译理论的建设和实践,曾大力支持和鼓励专家传译名著。他秉承着但为开风气不为师的态度,在中国文学翻译发展进程上具有开拓之功。关于胡适的文学翻译研

3、究,有袁锦翔的《胡适与文学翻译理论》,从胡适主张翻译西方名著和他对佛经的翻译两个方面概述了胡适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贡献;有史云波的《胡适对中国现代化翻译事业的贡献》,指出胡适在翻译文学的文化意义和对中国翻译事业的推动有着巨大贡献;曹而云在《翻译实践与现代化白话文运动》中,肯定了胡适运用白话文学开启了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新的里程碑,建立起现代文学的谱系。胡适在新文化运动的特殊时期,用开拓的精神将白话文翻译写入中国文学翻译的历史,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胡适文学翻译贡献  胡适一生翻译的文学作品巨多,涉及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众多领域,其中有30多篇诗歌和

4、17篇小说以及其他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翻译事业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诗歌翻译  胡适对诗歌的钟爱使得他的诗歌翻译作品极多,同时也因此奠定了胡适翻译的重要地位。30多篇诗歌包含早期的五言诗和七言诗,中期的骚体诗,和后期的白话自由诗。早期胡适希望通过翻译名著启发国人民智,宣扬西方先进思想进而激发民众而翻译了一批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诗歌采用的五言和七言诗体形式,代表作有《军人梦》、《惊涛篇》、《晨风篇》。这些诗歌是胡适对当时谋求社会进步和政治图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中期是胡适在留美期间,诗歌数量不多,但在异国他乡对国内政治格局的认识有了不同的感受,对文学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

5、系有了新的认识,战斗性和革命性减弱,对自己早年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中期代表作有《乐观主义》、《康可歌》,反映的是对人生和宗教的思考。同一时期胡适用接近白话风格的骚体翻译了拜伦的《哀希腊歌》,行文不受诗体格式限制,参差有致,流畅易懂,是未来白话诗歌的奠基。胡适回国后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中去,主张用白话文替代五言七言诗,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革命。胡适的翻译思想在经过多年的海外游历和深思熟虑后观点已经成熟,白话文新诗的出现迅速掀起了一场关于白话文新诗的激烈讨论。胡适认为,西方文学有其闪光点,要做到辨伪去妄,积极引进西方文学的楷模进行借鉴。这样既可以为中国文学注入新形式,又可以接受新思想,

6、故此需要多多输入。与此同时,白话文也受到国内诸多学者的抨击:认为胡适的诗歌是俗话诗,几乎找不到一首真正真挚的诗,没有美感可言,但胡适的《尝试集》,其价值真正在于与人以放胆创造的勇气。胡适称:《关不住了》是我的新诗成立的纪元。同一时期是译诗有《老洛阳》、《清晨分别》和《应该》等。胡适的诗歌和译诗是相互影响的,这一时期创作的《蝴蝶》、《希望》等被广为流传。  (二)小说翻译作品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早在1921年就尝试用白话文翻译了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描述了小学生弗朗茨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佛朗茨的心理活动,通过学生们依依不舍的心态和法语老师

7、满怀无奈心情的描述,反映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韩麦尔先生说,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题目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最后一课》的成功翻译,契合了国内当时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又有外敌入侵的现实社会,因此引起当时学界的巨大反响。它对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来一直被选为中学教材的示例范文。这充分说明白话文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优势,也显示出了胡适的翻译能力,符合当时民众对外来侵略的仇恨情绪。同样作品还有《柏林之围》等。两篇小说都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白话文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