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48733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孟子》两章初中语文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两章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和借题发挥的特点。教学设想这两章内容涉及儒家学派的一些基本思想,修辞上有特色,颇具机锋,必须反复诵读才能领会得深刻,仍宜采用诵读教法。但两章的写法不同:《鱼我所欲也》纯属议论,《庄暴见孟子》由叙入议,全用对话形式。内容深浅也不同。应当针对这些不同采取灵活的诵读方式。本课拟用三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孟子和他的“性善说”(要点);诵读《鱼我所欲也》章第二、三段,讲解第一段。第二课时:诵读《鱼我所欲也》第一段;讲《庄暴见孟子》的背景,诵
2、读“庄暴见孟子……不若与众”这一部分。第三课时:诵读《庄暴见孟子》中“臣请为王言乐……则王矣”这一部分;总结全课;整理词、语、句。预习安排1要求诵读课文,仔细辨析“为”(在《鱼我所欲也》中出现12次)和“乐”(在《庄暴见孟子》中出现26次的读音。)2想一想《鱼我所欲也》中哪一句话能概括全章主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并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季氏伐颛臾》第3段和《荷蓧丈人》第2段。2概述这二章的思想内容,而后提到孔子的继承人——亚圣孟轲。二、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早岁丧
3、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可证)。长大后受业于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曾游说梁惠王,不成功。又入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
4、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对话体也有很大的发展,增加了反复辩难的内容,《庄暴见孟子》则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三、回答预习规定的思考题,导入新课。1确定“舍生而取义者也”一句可以概括本章主旨。2问;“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什么说的?(“羞恶之心”。)这跟“舍生而取义”有什么关系?(“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照“义”的原则行事。)3孟子认为“羞恶之心”是人的“本心”的一种,这是他的“性善”论中的一个观
5、点。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观点认识得更加清楚,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性善论”的要点:①“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②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民,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③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嫩、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④本
6、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以上引文均节自《孟子·告子》)4试用孟子“性善”论的观点来解释本章中的两个例证(先诵读,后解释)。四、诵读第2段1补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