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29667
大小:7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3
《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内容提要】后现代性交织着解构性与重构性的双重变奏。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对“中心论”和“本质主义”之类文艺理论观念的质疑与消解,由此导向对文艺本质特性的多向度探寻,以及文艺批评方法的多元化探索,从而形成多视角、多维度研究的新格局。这既使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充满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新的片面性。如何在更为宏阔的视野中寻求多元综合与创新,是当代文艺理论批评面临的新问题。【关键词】当代文艺理论批评 后现代性 解构性 重构性 在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外各种文艺思潮蜂涌而入,其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几乎是接踵而至,既彼此冲突又
2、相互融合,共同对当代文艺变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对于现代主义思潮,我们的接受似乎要更为自觉、主动、积极一些,那么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则可能更多是在全球化潮流中一种较为被动的影响渗透,人们的态度也显得比较复杂暧昧。时至今日,虽然还不能说我国已形成多大规模的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但当代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无疑日益突出,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后现代性我们暂且不论,这里仅就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问题略加考察。这种后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对“中心论”和“本质主义”之类文艺理论观念的质疑与消解,由此导向对文艺本质特性的多向度探寻,乃至
3、倡导文艺理论批评的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文艺审美的大众化、日常生活化以及“文学性”的泛化等等。它不仅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文艺理论批评观念的转变,而且悄然影响当代文艺实践的变革发展,值得加以关注。 一 按通常看法,新时期初文艺理论观念的拨乱反正,是从现代性的理性批判反思开始的。然而,如果按西方后现代学者的看法,后现代性本来是从现代性中孕育而出,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现代性中也就包含着后现代性因素①,那么以此观之,在我国新时期初文艺理论观念的现代性反思与变革中,就可以说暗含了某种后现代性的解构与重构精神在内,只不过当时人们未必具有这种自觉意识而已。 新时期初文艺理论批评的变革
4、,首先表现为对当时某些重大理论观念的反思与质疑。比如在文艺本质特征论方面,主要是对传统的社会生活反映论、社会意识形态论等进行反思,经过不断的调整、阐释与融合,逐渐形成审美反映论、审美实践活动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新的理论观念。在文艺价值功能论方面,则主要是对“工具论”观念,如“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论、“文艺为政治服务”论、文艺认识论等进行反思,最终使得这些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中心地位的理论观念,有的被完全否定,如“阶级斗争工具”论;有的被放弃而改换为别的提法,如“文艺为政治服务”改换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的突破原有的理论模式而加以改造,如文艺认识论改造为审美认识论等
5、等。从总体上看,这无疑标志着长期以来以政治为内核的一元论文艺理论观念开始被打破或解构,文艺审美的特性愈来愈受到重视,并且在文艺实践中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显然交织着解构性与重构性的双重变奏:一方面,传统的以政治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本质论和工具论的文艺观念,总体上不断走向弱化乃至逐步消解,另一方面,文艺审美论的观念则逐渐抬头并且不断强化,二者交互作用此消彼长。在这里,审美论既是质疑和拆解过去教条化文艺观念的利器,同时也成为新的文艺观念生长的基点。当时文艺界曾有人明确提出“纯文学”的口号和“回到文艺本身”的主张,乃至极力论证文艺审美本性论的观点,试图为文艺寻找自身的家
6、园即审美论的家园。有学者认为,上述主张其实是当时“新启蒙”或“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具有相当强烈的革命性意义,它是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的破坏、瓦解甚而颠覆,使写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自由;借助于“纯文学”等概念,在当时成功地讲述了一个有关现代性的“故事”,一些重要的思想概念,比如自我、个人、人性、无意识、自由、普遍性、爱与性等等,都经由“纯文学”等叙事范畴被组织进各类故事当中。因此,它一开始就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权利要求,包括文学的独立地位、自由的思想和言说、个人存在及选择的多样性、对极左政治或者同一性的拒绝和反抗、要求公共领域的扩大和开放,等等,因
7、而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意识形态色彩,这是当时文学能够成为思想先行者的原因之一②。虽然这种概念或主张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和夸张性,但为了突破已被神圣化的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牢笼,振聋发聩的夸张就是必要的,它正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历史文化网络之中产生了批判与反抗的功能,从另一个方向切入了历史③。 实际上,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审美论还不可能真正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并完全取代原有的文艺观念,它只能采取某种策略性的折中妥协立场,也就是用审美论对原有的文艺观念进行改造,比如审美反映论、审美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