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

ID:258368

大小:43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07-14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_第1页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_第2页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_第3页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_第4页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研究的歷史發展 林昱瑄文化研究發展進程1950年代晚期、1960年代初期文學批評家RichardHoggart與RaymondWilliams的著作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加入新馬克斯主義的新左派觀點,對於「文化的相對自主性」有更清楚的認識1980年代早期,葛蘭西取代阿圖塞成為重要影響者、傅科、拉岡、德希達等人的思想也悄悄滲入目前,這些思想家的理論又和後殖民、酷兒理論、女性主義等理論產生互動文化研究的催生者:1950年代晚期、1960年代初期20世紀上半葉,Leavis與Eliot這類美學家主宰文學批評的場域,認為

2、文化研究應討論高級文化的偉大作品,貶抑大眾文化→菁英主義Williams、Hoggart出身勞工階級的成人教育體系工作者,發現文化研究的取徑和年屆中年、出身勞工階級的學生的關懷和價值完全不同,因此兩人開始以不輕視的態度來理解大眾文化和工人階級的經驗Hoggart《識字能力的用途,1957》探討工人階級文化的變遷,尤其是受大眾出版刊物影響而導致的變化,認為工人階級的文化元素和態度,受到大眾出版品有害的影響,而造成衝擊→犯了Leavis的錯,給予大眾文化負面的評價對傳統勞工階級文化的懷舊情緒批評大眾文化和美國流行文化「殖民化」英國傳

3、統勞工階級文化貢獻:將工人階級的文化納入學院研究的主題;從文本分析,轉入日常大眾生活及其文化使用的考察;同情與理解普通民眾文化的形式;基於個人經驗、觀察、分析的研究方法Williams:《文化與社會,1958》、《漫長的革命,1961》《文化與社會》系統性地思考文化的概念,如何隨著經濟、政治與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對於大眾文化與工人階級文化作了重要的討論,將這類議題納入學術主題中研究重心擺在現代傳播媒體(印刷、電影、電視、廣播)上,認為媒體可以造就一個更民主、更完美的社會《漫長的革命》將文化理解為所有生活方式的總稱、文化成為一個無所不

4、包的概念探討機構的角色如何再生產、散佈文化、改變文化形式《漫長的革命》探討英國社會經歷漫長的革命:工業革命→民主化→文化轉型(菁英文化到大眾文化)感覺結構structureoffeeling:某種文化的特殊感受和滋味、不是個人的事物,而是為一個社群或世代所共同享有,只能透過社會化與生活經驗獲得,文化理論家的任務就是要盡可能地攫取這種感覺結構、記錄文化E.P.Thompson《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1963》激進派歷史學家批評歷史只重視「成功者」,忽略工人階級對英國工人階級進行歷史考察認為階級是社會和文化的形構,經過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5、,變化發展而成貢獻:大眾文化是有歷史的,如范婷(2001)台灣咖啡消費文化的歷史分析伯明罕學派伯明罕大學的「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forContemporaryCulturalStudies,簡稱CCCS)成立於1964年第一任主持人為Hoggart(60年代)第二任為StuartHall(70年代,1968-1979),開始成名1970-1980年代初期:全盛時期1990年代能量消褪研究主題大眾媒體的文本研究對於日常生活,尤其是次文化的民族誌研究對於政治意識型態,如柴契爾主義、以及種族歧視性的國族主義研究大眾媒體的文

6、本研究媒體在意識型態的再生產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媒體創造對實在的定義,阻礙了批判思考的可能性理論基礎:新馬克斯主義分析工具:符號學新馬克斯主義Althusser:意識型態國家機器認為古典馬克斯理論只注意到政府、軍警、法庭等官方機構,稱之為強制性國家機器,卻遺漏了對於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分析。意識型態國家機器涉及宗教、教育、家庭、工會、文化設施等民間組織,透過隱密和軟性的方式,與官方機構一起,維持特定的、具支配性的社會體制。儘管社會中各種意識型態交戰激烈,矛盾分雜、但是佔有統治支配地位的意識型態終將得勝。Gramsci的霸權理論相同處

7、:和Gramsci一樣,同樣認為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維持,不僅仰賴強制性國家機器,也依靠市民社會中的教育制度、宣傳媒介、宗教、家庭、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精神、道德指導,因此Gramsci將「霸權」的概念引入文化和意識型態的研究領域相異處:Gramsci認為霸權始終不是一種永久的狀態,始終面臨各種挑戰,統治者的意識型態未必永遠會獲勝→相對自主性的概念符號學代表人物:索緒爾、羅蘭巴特、李維史陀指謂(signifier,denotation):罷工意涵(signified,connotation):貪婪的工人正威脅國家的安定→意識型態的力量

8、,正是透過這個細微處而達成。文化研究認為某一特定事物本該有多種意義,但最終確定下來的,往往只有一種意義和某一支配話語,且被披上自然化的外衣,這就是意識型態會侵蝕語言的最好例證Hall主張並非所有人都會以同樣的方式看待同樣的文本。傳譯過程包含編碼(encodin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