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296
大小:141.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07-14
《书写文学与虚构文学的极致 庄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写文学与虚构文学的极致——庄子一、庄子及其所生活的时代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依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生卒年: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马叙伦《庄子年表》:BC369-BC286;(2):闻一多:BC395-BC295;(3):范文澜:BC325-BC286。其他还有不同意见,但庄子大约生活于战国中期则各家并同。籍贯:(1):今河南商丘附近(通行说法);(2):安徽蒙城(王安石、苏轼;1989年举行首届庄子学术研讨会);(3):山东东明(1995年举行庄子研讨会)。至于庄子国属,争论亦多。有宋人、楚人、鲁人、齐人之说,一般以为宋人。二、庄
3、子面对时代巨变的反应与艺术转向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儒家对新兴的权力集团扰乱原有周代氏族社会的礼制规范抱着一种积极的力匡态度,尽管这种奔走呼号并没有产生应有效果,只能将美好的社会期望和政治理想形诸包含着一种苦心的理思文本。而庄子则面对这种巨变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无奈,孔、孟看到的他也看到了,孔孟没有看到的他也看到了,孔、孟没有经历的他也经历了,统治者“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轻于用兵不恤人民的生命,死的人积满了山泽好象干枯的草芥一般,人民真是无所依归了。《人间世》)”由他自己的痛切
4、地讲述枯鱼之肆我们能窥见他对说服这些被欲望驱使已经找到暂时幸福感的人让他们再回归到仁义之时行仁义之事绝对是枉费心机。智识的阻隔又使他无法象孔子那样去到处申说他的观点,《庄子·秋水篇》通过河伯与海神向的对话,引出了一番道理,“井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道矣”在庄子的理论中指出人认识对象、认识人生、认识世界常受到各种形式的遮蔽,遮蔽阻隔了人对真和自由的认识与享有。他知道社会的拯救在于历史的大运
5、,个人的拯救在于自我解脱,而解脱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智性去分析、去穿透、去超脱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从而达到自我内心和谐。“感情造成的痛苦,有时候正与肉刑一样地剧烈。但是,人利用理解的作用,有时可以消弱感情。例如,天下雨了,不能出门,大人能理解,不会生气,小孩却往往生气。原因在于大人理解的多些,就比生气的小孩所感到的失望、恼怒要少得多。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伦理学》)’这个意思,就是用道家的话说,就是‘以理
6、化情’。”(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P131)“苏轼不仅仅是在心态上随时准备着面对挫折,他还能够主动地去消解挫折引起的心灵痛苦,他有一套自我排解的方式。”“我总结了一个公式就叫‘譬如当初’”“什么叫‘譬如当初’呢?人的痛苦往往是失落的痛苦,你拥有以后失落了,或者拥有以后被剥夺掉了,这时候就特别痛苦。那苏轼就把自己的心态恢复调整到没有拥有之前的状态。他从湖州太守被贬谪到黄州,地位可以说是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一个市委书记变成了阶下囚、流放犯,这个落差很大,原来拥有的官职俸禄全没有了,苏轼也很痛苦。但他转
7、念一想,‘譬如当初’我就是黄州一个没有及第的秀才,人家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我苏轼就过不下去吗?……他这一想啊,心里就开朗多了,豁达多了。这种自我调节,有助于心理健康,让我们快乐地活着。确实,我们的生活是好是坏,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就看你怎么比。”(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P115)“力求通过自己的理性运思以求洞悉宇宙人生之真谛,从根本上消解人世间的烦恼痛苦,消解现实社会血腥拼杀的战乱局面。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烦恼痛苦血腥拼杀根源于人以我为中心的是非之争,根源于物我对立的分别之念;欲求摆脱人之烦恼痛
8、苦,根除战争罪孽,就必须‘吾丧我’,去是非,齐物我;唯有如此,人人才有可能获得生命大全的逍遥,社会才有可能达到一种清净自化的理想状态。……总括庄子哲学运思的内在理路,庄子的运思起点在于对时代苦难的关怀,在于对深陷是非纷争而不能精神自安的现实生命的关怀;庄子在其‘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徐复观语)’;庄子哲学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一大法门,纯因庄子所推崇的‘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然的人生至境不期然而然地冥合了一种艺术至境。”(程世和“《〈诗〉亡然后〈春秋〉作》原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