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

ID:25827744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_第1页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_第2页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_第3页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_第4页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Ⅰ、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新评价和选用论文.freels分类法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4类分别进行讨论。1Ⅰ类药物Ⅰ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钠离子通道,可分为ⅠA、ⅠB、ⅠC3个亚类,其药理作用有所不同.freelg后数小时内即恢复窦性心律。奎尼丁对难治性室性早搏、室速也常有显著的疗效。②新适应证:奎尼丁对钠通道有强的阻滞作用,但对Ⅰto(1相短暂性钾外流)通道有更强的阻滞作用。研究显示,奎尼丁可使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动作电位时程和2相平台期恢复正常,防止2相折返和多形性室速的发生。临床观察也表明,Brugada综合征患者服用奎尼丁后右胸导联抬高的ST段可恢复正常,

2、心脏电刺激不再能诱发出室颤[3]。图1为26岁男性,无症状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左图服药前V2导联ST段抬高呈马鞍状,属Ⅱ型Brugada综合征;中图静滴普鲁卡因胺750mg后,V2导联抬高的ST段变为下斜型(Ⅰ型Brugada综合征);右图服用奎尼丁数日后(血奎尼丁浓度26mg/L),V2导联ST段基本恢复正常,呈非特异性改变。服药前、静滴普鲁卡因胺后心脏电刺激均可诱发出室颤,服用奎尼丁后不再能诱发出室颤。有症状的Brugada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措施是ICD,但其价格十分昂贵,当前国内不少患者无法承受。对无条件安放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医生不能看着患者

3、“坐以待毙”,冒点风险试用奎尼丁还是值得的。另外,奎尼丁对短QT综合征也可能有效。图1普鲁卡因胺和奎尼丁对Brugada综合征的不同作用(略)1.1.1.2奎尼丁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奎尼丁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所谓的“奎尼丁晕厥”。即由于奎尼丁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多数为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也可能为单形性室速、室颤。一般认为奎尼丁晕厥的发生率为2%~4%,黄宛报道210例使用奎尼丁的经验仅2例发生晕厥。笔者使用奎尼丁对房颤患者进行复律20余年,仅见1例患者发生奎尼丁晕厥,该例患者为风心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于服用奎尼丁200mg后2h内恢复窦性心律,再次服用奎尼

4、丁200mg后不久发生室颤,经电转复后又转变为房颤,改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病情好转出院。该例患者用药前血钾31mmol/L,经治医生未予纠正,估计该例患者用药前若将血钾调整至正常高限,或可避免奎尼丁晕厥的发生。69%的奎尼丁晕厥发生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后,这一似乎矛盾的现象可能由于:房颤患者多合并窦房结功能降低,恢复窦性心律后心率较慢,钾通道受到阻滞,容易促发早期后除极,在敏感的心脏可能诱发TdP。根据多数学者使用奎尼丁的经验,如能注意以下问题,可明显降低奎尼丁晕厥发生率:①基础心电图已有QT间期延长(QTc>043~044s)、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者

5、禁用或慎用;②用药前将血钾、血镁调整至正常高限;③避免与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避免与地高辛合用,与排钾利尿剂合用时必须补钾;④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QT间期及QRS时间的变化,QT间期≥056s,QRS时间增宽25%以上应停药;T波变形、U波增大都可能是发生TdP的先兆,应密切注意。近年对奎尼丁又有新的认识,小剂量奎尼丁除阻滞钠通道外,也阻滞Ⅰkr(延迟整流钾外流快速激活通道),而且主要作用于M细胞(位于心外膜下深层与心内膜之间中层心室肌细胞),使M细胞的APD延长,对心外膜和心内膜下心肌的APD不延长,造成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加大,容易促发TdP

6、。加大奎尼丁用量,阻滞Ⅰks(延迟整流钾外流缓慢激活通道),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的APD均延长,M细胞晚钠内流受到抑制,APD反而有所缩短,虽造成QT间期延长,但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缩小,不易诱发TdP。临床上奎尼丁晕厥多见于应用小剂量治疗初期,加大剂量可避免TdP的发生[2]。1.1.1.3奎尼丁用法:用药前一般先服用奎尼丁100mg试探量,观察1~2h,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发生;如无过敏反应,可开始进行治疗。奎尼丁的作用持续时间为6~8h,可用奎尼丁300~400mg,每6h1次,每日用量1200~1500mg,以不超过2000mg/d为宜。剂量过大可引起药物中毒反应。

7、1.1.2普鲁卡因胺:口服普鲁卡因胺已很少使用,因长期服用可引起红斑性狼疮综合征。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普鲁卡因胺静注治疗诊断不明的宽QRS心动过速。因其可终止室速发作;并可抑制旁路传导,终止预激性宽QRS心动过速(预激伴房颤、逆向传导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对室上速伴室内差传,普鲁卡因胺也可能有效,因可抑制房室传导,可使房速、房扑的心房活动(P波、F波)显露,从而做出正确诊断。1.2IB类药物利多卡因曾是临床应用最广的IB类药物,是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并发室速的首选药物,并用于急性心梗早期预防室颤的发生。利多卡因作为急性心梗预防用药已肯定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