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

ID:25811081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1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2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3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4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作者:马根山,冯毅,祁春梅,沈成兴,陈忠,罗丹,戴启明,丁建东,童嘉毅【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检查并行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IVUS指导下植入支架治疗ULMCA病变21例(A组),未行IVUS检查经冠脉造影确诊行支架植入术4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胸痛复发和再

2、狭窄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ULMCA支架植入有助于选择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实时评价支架扩张的满意度以达到最佳植入效果,且相对安全。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技术的成熟,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的介入治疗得以在临床上成功应用,但此手术风险大,再狭窄率高,有增加后期死亡的危险。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使其受益最大,风险最小。本研究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ULMCA病变进行检查,探讨IVUS对ULMCA

3、临床决策的指导意义以及IVUS检查ULMCA的安全性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7月连续收治的ULMCA病变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共70例,在IVUS指导下治疗ULMCA病变21例(A组),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61.63±10.04)岁;未行IVUS检查者(B组)共49例,男39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73±11.64)岁。两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IVUS或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确诊,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直径狭窄>70%或IVUS检测显示斑块面积狭窄率≥

4、50%。入选标准:(1)孤立性ULMCA;(2)心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3)LMCA合并多支病变但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4)LMCA病变合并外科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AMI);(2)导管导致的LMCA开口夹层或由于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支架置入导致LMCA夹层须紧急置入支架。  1.2方法  1.2.1手术操作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予拜阿司匹林300mg及负荷量氯吡格雷600mg。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径路应用Judkings常规行CAG明确病变,A组采用Jome

5、d公司IVUS血管内超声仪检查,机械旋转型探头的大小分别为2.9F和3.2F,频率均为30Hz。IVUS的操作与PTCA操作类似,将超声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到LMCA的远端,然后边缓慢回撤超声导管边进行超声检测,并用数码录像实时记录,以供回放分析,继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1.2.2选择合适支架支架直径为血管直径比值的1.0~1.1。支架植入时扩张球囊所用压力为10~14atm(1atm=101.325kPa)。  1.2.3理想的支架植入术后IVUS诊断标准[1](1)完全贴壁:整个支架的所有支架丝均完全紧贴着血管壁,支架丝与血

6、管壁之间不存在空隙;(2)对称性:支架对称指数(支架内腔最小径/最大径)≥0.7;(3)展开良好:最小支架血管腔面积(CSA)/远端参考血管段管腔≥0.8;CAG示支架植入扩张满意的标准为残留狭窄<20%。  1.2.4术后处理及随诊术后均予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建议使用氯吡格雷75mg,裸支架组用3个月以上、涂层支架组用12个月以上,均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1次,有临床症状者随时就诊,未按要求复诊者电话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死亡、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或再次介入、胸痛复发、出血和发热等主要临床事件。均要求6个月时行CA

7、G复查。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CAG、支架置入及IVUS检查  2.1.1CAG结果CAG示孤立开口病变A组2例(9.5%),B组3例(6.1%);孤立左主干体部病变A组3例(14.3%),B组2例(4.1%);远端累及前降支及回旋支开口病变A组6例(28.6%),其中2例CAG检查为临界病变(IVUS证实狭窄面积≥50%),B组15例(30.6%);合并前降支中远段病变

8、A组1例(4.8%),B组7例(14.3%);合并多支病变A组9例(42.9%),B组22例(44.9%)。两组病变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2支架置入平均球囊扩张压力A组为15.4atm,B组12.3atm;平均扩张次数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