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75803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浅析校企合作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校企合作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freel技术、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特种铸造技术和铸造合金及熔炼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相当强的专业知识,为后期的生产实践、实习实训以及专业技术认证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课程特点,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夯实专业知识。具体的做法如下:(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材。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必要的专业课程,结合前届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和毕业就业的方向、去向、工作岗位,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合理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材,或者选用本
2、教研室自行编写的教材,例如材料成型基础、压铸模工艺设计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授课,上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熟练,做到了有的放矢。(2)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高校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争议,多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会产生疲劳状况,并且接受大量的信息难以消化,造成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和思路,最终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具体的做法是以多媒体为主,主要进行图片、图表和视频教学,既生动又方便,以板书为辅,主要是课程的标题、提纲和重点知识。2.课程设计和技术培训材料成型及
3、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的一大特色就是合理设置课程设计和实用技能培训,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前期的专业准备工作,这些教学和培训环节包括金工实习、压铸模设计、合金设计与熔炼、CAD/CAM技术培训和铸造工程师认证培训等。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对实践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训练,为接下来的实习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了进入企业后一问三不知和盲目、机械地完成实习任务。另外,与国家铸造协会合作,联合开展国际铸造工程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本着学生自愿和合理宣传、引导的原则,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实际培训,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提供最后一项资格证书,为今后在工作岗位
4、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高,成型081班于2011年12开始进行报名培训,全班43人全部参加,并且顺利拿到了铸造工程师初级证书,部分学生在找工作中该证书起到了一定作用。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教学。学生上大学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实践教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疑问。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联系,在培养模式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另一大特色。建设并签订了二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了“江苏省精密高速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小节距工业链条工程技术研
5、究中心”、“南京市铸造工程技术产学研基地”等多个产学研基地。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相关的实习基地包括:南京航天晨光艺术铸造公司、南京尼玛克公司、东骏机械等近十家。这些企业和本专业的学习、就业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企业为本专业提供的实习实训所有的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艺术铸造、精密铝合金压铸技术、熔模铸造、树脂砂造型与铸造、消失模铸造、压铸模设计及压铸技术等。学院与这些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专业老师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场地,例如成型081班在企业实习一个月完全掌握熔模铸造镍合
6、金叶片的制造技术;在南京尼玛克实习期间,成型081班三名学生和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在南京晨光艺术铸造,2007级三名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并为成型081班学生做实习的导师,与该企业主管人事的领导交流后,先后有15名学生表达了愿意服务于该企业的意愿。在实习实训中,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实际进行操作,使所学的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熔炼、压铸模设计等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强化理论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这些实习基地大大发挥了其作用,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和老师以课题形式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使校企合作具有了创新性和发展活力;学校为这些企业提供
7、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四、结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尽相同,需要逐步探索和实践,并且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是发展和辩证的关系,需要不断发展与改革。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促进校企合作对本专业学生培养的改革,包括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习实训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的提升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然而,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离现代社会和时代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