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

ID:25763306

大小: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2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_第1页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_第2页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_第3页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_第4页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的参与:经典再生产人们为什么要不懈地构成新的“经典”?某种长期被遗忘、被忽视的话语是如何被引入到社会话语光谱中的?在经典再生产的过程中,那些经典遴选家发挥了什么作用与功能?本文以明清之际小说“经典化”进程为个案探究这些问题。  小说的“小”凡有较强生命力并在世界发生一定影响的民族,往往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及在本民族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占据特殊地位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便是个“大词”、“圣词”。那么,经典在文化上的意义是什么呢?伽达默尔(1900—2000)提出的“经典”概念值得重视。其理

2、论背景,是希望人文学科能摆脱自然科学的认识模式。他认为,自然科学把研究对象当外在客体看待,是一种客观主义的模式;但人文学科的自我意识所关注的对象却不是自然客体,而是与理解者有着密切的历史的联系。在他看来,历史和文化传统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僵死之物,而是与我们的现在紧密相关,对我们现在各种观念意识的形成起着塑造的作用,而“经典”就最能显示出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这种作用:  经典体现历史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即在时间将一切销毁的当中得到保存。在过去的事物中,只有并没有成为过去的那部分才为历史认识提供可能,而这正

3、是传统的一般性质。正如黑格尔所说,经典是“自身有意义的,因而可以自我解释”。但那归根到底就意味着,经典能够自我保存正是由于它自身有意义并能自我解释;也就是说,它所说的话并不是关于已经过去的事物的陈述,即并不是仍需解释的何谓“文”?《易系辞》:“物相杂,谓之文。”《说文》:“文,错画也。”“文”为摹状交错编织之貌,这里则是语言的“编织物。在金圣叹看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入历史文本的结构,不过是“文”之形态各异的“文料”,“文”才是制约它们以“史”的形态存在的深层原因。“以一代大事,如朝会之严、礼

4、乐之重、战阵之危、祭祀之慎、会计之繁……凡以当其有事,则君相之权也,非儒生之所得议也”(同上);但是,现时权力操纵只能倾极一时,一旦转化为“史”,它便得拱手交出“控制权”:若当其操笔而将书之,是文人之权矣,君相虽至尊,其又恶敢置一末喙乎哉”(同上)?按照福柯的观念,史官或文人不是单纯的文化记载者和传播者,他们也有“权力意志”,只不过这种权力不是现实的政权法权统治,而是一种精神的“话语控制”,其魅力丝毫不逊色于现时的权力:  能使君相所为之事必寿于世,乃至百世千世以及万世,而犹歌咏不衰,起敬起爱者,

5、是则绝世奇文之力,而君相之事反若附骥尾而显也。是故马迁之为文也,吾见其有事之巨而有隐括焉,又见其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或见其事之阙者而附会焉,又见其有事之全者而轶去焉,无非为文计,不为事计也。……如必欲但传其事,又令纤悉不失,是吾之文先已拳曲不通,已不得为绝世奇文,将吾之文既已不传,而事又乌乎传耶?(同上)“文人之权”按照“文”的原则运作(“隐括、“张皇”、“附会”和“轶去”),以语言的诗性干预着人类的文化、精神。显然,金圣叹的“叙事”崇拜意味着一个信念:“叙事”制造现实、制造生命,亦可称之为一种“

6、创世”——它顽强地分割出另类文化空间,暗示了话语之中尚未驯服的美学力比多,暗示了另类生存的维度和价值体系。金圣叹还指出,同是以历史为题材,史籍又有文人之史与官史之别:或如《新唐书》一类的官史,以实录为目的,止于“纪事”,“文非其所务也”;或如《史记》一类的绝世奇文”,以发挥其“珠玉锦绣之心”,“以自娱乐”。他说:  呜呼!古之君子,受命载笔,为一代纪事,而犹能出其珠玉锦绣之心,自成一篇绝世奇文。岂有稗官之家,无事可纪,不过欲成绝世奇文以自娱乐,而必张定是张,李定是李,毫无纵横曲直惨淡经营之志者哉!

7、则读稗官,其又何不读宋子京《新唐书》也。(同上)金圣叹进一步指出,小说与文人之史之间,又有“虚构叙述”与“历史叙述”之别: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读第五才子书法》)文人之史是历史叙述,“以文运事”,就是事在文先,既要尊重史实,又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毕竟是吃苦事”;小说则不然,它

8、是虚构叙述,“因文生事”,生是无中生有之生,即作者凭借自己的意旨虚构故事,或是叙事话语设置的某种“情境”创造事”的生成。“如鲁达遇着金老,却要转入五台山寺。夫金老则何力致鲁达于五台山乎?故不得已,却就翠莲身上,生出一个赵员外来。(《水浒传》第三回回评)又如小说第二十六回武松到张青处,张青将先前开剥的一个头陀留下的数样东西送他,金圣叹批道:“无端撰出一个头陀,便生出数般器具。真不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情、文互生,“笔性”使然也。小说高出历史一畴,就在于它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