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62850
大小:1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2
《闽江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闽院教〔2015〕29号闽江学院关于印发《闽江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处(部、室)、各系(院)、各单位:现将《闽江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闽江学院2015年7月21日-11-闽江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一、为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客观合理地衡量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加强师资队伍管理,贯彻学校有关教师考核的规定精神,特制定本计算办法。二、教学工作量是学校对系(部、院)教学工作的量化核算,按年度统计,作为学校对系(部、院)进行年度教学工作总量考核和定编的主要依据。各系(部、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2、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二次计算。三、教学工作是指包含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评定成绩、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指导课程设计(实训)、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实习等环节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及其与教师职责有关的工作。教学工作量分为“课程教学工作量”“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工作量”两部分。课程教学工作量以教学计划实施的标准学时数为准。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工作量(以下简称“教研工作量”)按工作业绩统计到完成人所在单位和个人。四、开课单位为开课计划中承担教学任务的单位,非开课单位人员兼课均要挂靠到开课单位,其课程教学工作量均计算到开课单位,由开课单位进行二次计算
3、。-11-第二章课程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和实践实验教学工作量两部分。一、理论教学工作量理论教学工作量含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补考(含阅卷)等。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M1=A1×R1,式中:A1:理论课计划学时R1:课程系数,R1=J+L+P重复班课程系数,R1=K*(J+L+P)J:各类课程标准班人数及课程系数,具体如下:(一)理论课程:标准班为45人,J=1。不足45人按45人计算。45<标准班≤90时,每增加1人,J增加0.01; 标准班>90人时,超出90人的部分,每增加1人,J增加0.005。上限为1.8
4、。(二)外语专业课、术科和技能类课程:标准班为30人,J=1。不足30人按30人计算。标准班每增加1人,J增加0.01,上限为1.3。K:重复班(同一学期内课程代码相同的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班级上课)计算系数,K=0.9L:开新课(理论课),是指在全校范围内,因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首次对本校学生开设的课程,L=0.3;P:双语教学系数,P=0.5-11-二、实践实验教学工作量实践实验教学工作量包括实验课、上机、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一)实验课、上机等(包括备课、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考试命题、阅卷、补考〈含阅卷〉等)A2:实验指导工作量。计算方法为:说明
5、:I:该项实验的计划学时数N:该项实验实际所上实验课分组、班数J:实验课类型系数K:每组、班实验学生数系数n:实验项目数重复组、班计算系数为0.8表1实验类型系数及学生系数实验类型基础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类型系数J0.80.91.11.2每组实验学生系数K未分组计算机实验1个班(人数为45人)K系数为1,每增加1人,K增加0.01;其它分组实验1个组(人数为20人)K系数为1,每增加1人,K增加0.01。其中:未分组实验1个班人数上限为70人(其它分组实验每组上限为30人),未分组实验大于70人(其它分组实验大于30人)要求分班、分组上课。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需提
6、供相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及项目认定审批表。(二)集中实践课:(除了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11-之外的集中实践课程的准备、指导、批改报告、考查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计算公式为:M3=N×T3×K3;式中:N:指导学生数T3:实习计划周数K3:实践指导工作系数表2实践指导工作系数序号指导形式实践指导工作类型实践指导工作系数K21未跟班指导、分散实习实践未跟班指导实习、实践0.22社会(市场)调查0.23跟班指导、集中实习实践市内实习0.54外地实习0.65学年论文0.2(三)课程设计(包括设计前准备、辅导、答辩、考察等教学环节)计算公式为:M4=A4×T4,式中
7、:A4:课程设计的周标准学时数1.若以标准班为单位计,每周为20标准学时;2.若按学生分组,则:学生数10以下(含10),每周为8标准学时;学生数11-20,每周为12标准学时;学生数20以上,每周为16标准学时;T4:课程设计周数(注:此标准为教师全程指导课程设计〈期间未兼任其他课程〉工作量)-11-(四)毕业论文(设计)(包括选题、指导、审阅论文、答辩等全部教学环节)计算公式为:M5=A5×T5×N,式中:A5:指导毕业论文的周标准学时数A5=1标准学时;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含实验)的周标准学时数A5=1.2标准学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