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

ID:25742965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_第1页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_第2页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_第3页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_第4页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论文内容提要:本文整理并发挥了五·四时期思想家刘鉴泉回应“杂流之毁儒,盖自孔子时已然”所引发出来的一些思想。本文认为,由于学术传承的特殊性,孔子、孟子的思想只是先秦儒学的一部分,一直到了《孝经》、《大学》、《礼运》、《中庸》出来之后,先秦儒家的理论才最终显发出来。由“亲亲伦理”转化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原因在于“合外内之道”而“以性贯之”。因此,先秦儒家“仁学”的根基是形上与形下兼备的“诚”。刘清平先生之“儒学的深度悖论”,是他脱离了先秦儒学的话语背景.freelboosil

2、k.org网站,欧阳祯人著:《浅谈郭店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的异同及其思想启示》)。⑩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7页。11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7页。12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8页。13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4页。14刘清平著:《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见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哲学门》第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15张岱年著:《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3、989年12月版,第20页。16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4页。17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6页。18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7页。19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7页。20陈寅恪著: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审查报告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432页。21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79页。22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7-

4、58页。23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8-59页。24饶宗颐著:《稽古稽天说》,见氏著:《固庵文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25章学诚著:《文史通义·易教上》。26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59页。27《礼记·祭义》云:“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所以,先秦儒家虽然从来都抱有“仁民而爱物”,希望每一个个体都能够抵达“圣境”的愿望,但是,他们深知,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的。所以,他们把他们的学问称之为《大学》,也就是“大人之学”,此非常人所能及也,这

5、本身也是感召人们为之奋斗的一种方式。《中庸》云:“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此之谓也。28刘师培曾经指出:“三代之时,文字勒书于简毕,有漆书刀削之劳。抄胥非易,传播维艰。学术授受,多冯口耳之流传。孔子之以六经教授也,大抵仅录经文以为课本,而参考之语,诠释之词,则大抵以口耳相传。”马宗霍也说过:“孔子治经,述而不作;孔子传经,授而不书。弟子所接闻于师者,互有所记,或举大义,或撢微言,详略偶殊,异同斯出,弟子又各以所得者

6、为传授,承之者其详略异同亦必如之。”(参见马宗霍的《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9页)余嘉锡先生也说过,先秦诸子之书,往往是聚徒讲学而成。先生讲学之言,弟子各有所记录,并予以加工整理,形成各种传本,在学派内部传习,有时还附有各种参考资料和心得体会。其中数传之后,先生的东西和弟子的东西往往难以分辨清楚,所以就推本先师,转相传述曰:此某先生之书。先秦诸子之书,不必如后世作文,必皆本人手着,云某某之作,只是说其学出于某人。(参见余嘉锡著:《古书通例》卷四“古书不必手着”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29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

7、11月影印本,第58页。30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175页。31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174页。32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第34页。33麦克斯·缪勒著:《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页。34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70页。35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70页。36刘鉴泉著:《推十书》,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173页。37刘鉴泉著:《推十书

8、》,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第175页。38刘鉴泉著:《推十书》,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