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

ID:1902175

大小:63.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_第1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_第2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_第3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_第4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国学论文题目: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提要:本文整理并发挥了五·四时期思想家刘鉴泉回应“杂流之毁儒,盖自孔子时已然”所引发出来的一些思想。本文认为,由于学术传承的特殊性,孔子、孟子的思想只是先秦儒学的一部分,一直到了《孝经》、《大学》、《礼运》、《中庸》出来之后,先秦儒家的理论才最终显发出来。由“亲亲伦理”转化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原因在于“合外内之道”而“

2、以性贯之”。因此,先秦儒家“仁学”的根基是形上与形下兼备的“诚”。刘清平先生之“儒学的深度悖论”,是他脱离了先秦儒学的话语背景,对先秦儒家哲学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过程缺乏了解导致的。关键词:刘鉴泉;《大学》;《中庸》;毁儒;诚西蜀天才思想家刘鉴泉先生(1896-1932)在其《推十书·左书》[①]卷一(上),首先依次推出了《〈儒行〉本义》(1920)、《〈大学〉、〈孝经〉贯义》(1920-1928)、《〈中庸〉述义》(1920)、《〈孟子·离娄篇上〉十三章综义》(1920)、《〈礼运〉隐义》(1922)五篇文章,其文交互相通,

3、较为全面地表达了他“明儒之真以释毁而存道”的初衷。其中,特别是《〈大学〉、〈孝经〉贯义》一文,立足经典文本,以校雠的手法贯通孔子、曾子、子思子和孟子,精义互见,如珠走盘,实在难能可贵。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刘鉴泉先生云:“杂流之毁儒,盖自孔子时已然。”[②]“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二十篇乃弟子所记,多问答之词,非自为书以明其道术,零条碎义,统系不显。”[③]换言之,由于在《论语》中,孔子的“微言”,仅仅是以警句式、格言式、无头无尾,没有条惯性、整合性,在很多情况下,仁者见仁,

4、智者见智,致使各种异端思想歧出。[④]这就导致了一些“粗儒”[⑤]的“暗毁”。[⑥]正是在这种“粗儒”“暗毁”的局面下,才逐步产生了曾子、子思子、孟子等层出不穷的大儒。在中国的近现代,各种反对儒学“数千年来,三纲五常之惨祸烈毒”(谭嗣同语)的思想一浪高过一浪地席卷中华大地,从谭嗣同的《仁学》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可谓抽筋剥皮、体无完肤。更有刘鉴泉先生的老乡,被胡适推崇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⑦]——吴又陵(吴虞)先生(1872-1949),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吃人与礼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的根据论》、

5、《礼教》等一系列文章,说中国儒家的“孝道”,只是“教一般人恭恭顺顺的,听他们一干在上的人愚弄,不要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⑧]面对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刘鉴泉先生显得十分冷静。因为在救亡压倒一切的思潮中,人们过激的言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先秦儒学一方面在它内部有一个完善、整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先秦时期的儒学与初汉以后的儒学有很大的区别。在数千年专制统治的中国,以布衣孔子为首的先秦儒家本身也是受害者。[⑨]刘鉴泉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即便是在“东风压倒西风”一边倒的艰难时势中,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趋之若

6、鹜、人云亦云地走向几十年后公认的肤浅、偏激与躁动,而是潜下心来,认真地研究了先秦时期儒家哲学的内部理据。这不论是对中国文化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五四运动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意义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鉴泉先生云:“《大学》、《孝经》之为儒门大义所在则如何?曰,据《论语》以观孔子之道术,人皆知其归于仁与礼,礼用于众务,而仁本于一心。执器数以尽礼,举人偶以释仁者,粗儒之言固不足辩,然仁礼之何以为道术、纲纪,为仁复礼之功诣如何?则徒观《论语》,未易明也。自《大学》出而条理次第始昭焉。”[⑩]由于行文的特殊性,《论语》中所反映的孔子之“仁

7、”与“礼”,“忠”与“恕”的“一以贯之”之道,到底如何落实到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为仁复礼”之中去,诚如上言,零条碎义,统系不显,语焉不详,这才是《大学》、《孝经》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但是,与昔人谓《大学》之要为三纲领八条目不同,刘鉴泉先生认为,《大学》的宗旨“在修身为本”。在论述的方法上,鉴泉先生将《大戴礼记·曾子》十篇与《大学》、《孝经》,通过校雠学的梳理手法,批驳了历来关于《曾子》十篇的种种误解,认为《曾子》十篇是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应当属于曾子的思想,与《孝经》、《大学》有内在的相通性,然后详细论证了曾子与子思子

8、以及孟子的关系,同时也论证了《大学》与《孝经》的关系,并且将它们全部整合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大学》的思想,明确了儒家的统系:“身何以当修?修身以何为鹄的邪?曾子则述孝之义以定之。曰:身者,天地父母之身。修身所以事天地父母。能事天地父母为孝,是即人生之鹄的。此鹄立而修身之义实八目皆摄焉。格、致、诚、正、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