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40666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试点情况的调查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试点情况的调查及建议谢卫东摘要:以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阐述,提出通过优化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制定中高职教育弹性学制,构建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适度选拔择优入学、合理确定选拔时间、适当扩大选拔范围、教师与学生积极渗透等方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现代职教体系简介:谢卫东,男,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党政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1674-7747(2015)08-0010-02《国家中长
2、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鲁昕副部长反复强调加速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求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此,2012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就及时制订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积极组织高校和中职学校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并率先启动71个项目试点,其中“中职3+2(含4+2)或3+3分段培养”项目45个。希望通过试点项目
3、,进一步构建贯通我国人才培养立交桥。一、试点项目进展情况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作为试点项目参与学校,分别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中高职“3+2”、“3+3”分段培养试点,即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中专,2年(或3年)到合作高职校完成专科教育。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在试点项目牵头学校组织下,双方就试点方案进行了多次商讨,并制订出比较细致、完善的试点方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合作试点的调研情况如下。(一)明确试点目的要求在职教体系内,通过试点项目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为
4、改革招生考试方式积累经验,促进中、高职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慎重选择试点专业试点项目所选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十一五”省示范专业,“十二五”省品牌专业)是中职或高职单独培养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采取中高职联合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地方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试点专业招生规模控制在40~50人,实际招生46人,录取分数线普遍高于五年一贯制生源。(三)积极推进招生改革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无论对合作院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新生事物。为做好试点工作,在招生初期,学校就与合作院校开展了多次协商,并就录取方式等问题达成统一意见,并印成书面材料
5、,在招生阶段广为印发,确保开局良好。(1)中职阶段:与五年一贯制放在统一批次填报志愿,实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2)高职阶段:完成3年中职教育,且各门功课考试合格后,按“注册入学”方式升入合作院校完成专科教育;(3)各阶段学生待遇:前3年享受中职生待遇,后几年享受高职生待遇;(4)毕业就业:学完中职或高职课程均可毕业、就业。(四)科学把握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不同于“五年一贯制”,对此,双方进行了多次研商,努力做到整体设计,分工合作,尽可能明细各自的职责权益。确保既要分段培养,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课程均可毕业;但是两个阶段的教
6、学计划又要有机衔接,合作双方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确保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便于学生继续高一阶段的教育学习。二、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合作双方就项目试点方案进行了多次磋商,但鉴于办学实际和便于操作等考虑,上述中高职衔接的操作方案,客观上存在五个方面不足:(1)“注册入学”直升高职院校学习的规定,不利于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因身份交叉问题,必将加大中职校对试点项目学生的管理难度(教学管理、实习管理、学生管理和就业安排等);(3)该项目与“五年一贯制”相比,就读中职学校时间变短(三年),从而对中职学校
7、事业规模和利益分享产生直接影响,这必将降低中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4)试点项目直升高职的学生与考入高职的学生相比,成绩差,留退率高,也将降低部分高职院校合作的兴趣;(5)中高职分段,因各段培养目标的不同急需开发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这在短期内有一定的难度,也将成为影响试点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推进项目实施的设想和建议(一)优化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机电大类)的形式宽口径衔接,这样,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强的相容性、衔接性,在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在课程目标衔接
8、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