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ID:2572993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_第1页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_第2页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_第3页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_第4页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服用痹通合剂;对照组28例,服柳氮磺胺嘧啶、鲁南贝特、筋骨痛消丸,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关节症状、体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明显改善外周血液流变学、ESR、CRP等实验室指标(P<0.05或P<0.01)。结论:痹通合剂对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疗效。其作用机理与抗感染、消除抗原、免疫调节、抑制炎症介质、抗炎镇痛、改善血流变

2、等有关。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湿热型;痹通合剂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临床表现为骶髂关节疼痛,连及两下肢沉重无力,脊柱僵硬、运动受限、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逐步由骶椎向腰、胸、颈椎发展以至脊柱关节弯曲变形强直,甚至出现柱状腰、驼背、鹅颈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脊柱融合,其发病率高,易致残,已成为风湿类疾病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来阻止本病的发展。其早期临床症状重,病情发展迅速,是决定整个疾病转归、预后的关键时期。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法,经反复

3、验证,治疗早期AS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84例患者均来源于2002~2005年间我院骨科病房及门诊,采用1984年纽约修订标准进行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51例,女5例,年龄13~42岁,平均23.6岁,病程0.5~11年,平均5.5年,病情分期根据骶髂关节炎X线平片和CT片分5级[1]:早期(骶髂关节炎Ⅱ级)41例,中期(Ⅲ级)8例,晚期(Ⅳ级)7例;对照组28例,男26例,女2例,年龄12~41岁,平均25.5岁,病程0.5~13年,平均6.5年,早期21例,中期4例,晚期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骶髂关节X线改变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4、gt;0.05),具有可比性。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湿热型”标准[2]。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痹通合剂:黄柏1000g、知母1500g、薏苡仁1000g、苍术1500g、白术1000g、忍冬藤1500g、木防己1500g、苦参1500g、丹参1000g、牛膝500g、片姜黄500g、赤芍1000g、当归1000g、莪术500g。上药洗净后,置于容器内,加清水20000mL,煎煮至5000mL。第二次加水15000mL,煎成药液5000mL,去渣将2次药液合并,以双层纱布过滤3次,文火浓缩至7500mL(每mL含生药2g),加入白糖1500g

5、,再加防腐剂(苯甲酸钠32g),以无菌玻璃瓶分装密封,消毒备用。治疗组口服痹通合剂,每日3次,每次500mL。对照组服柳氮磺胺嘧啶(SASP)0.5g,2次/d;鲁南贝特2片,3次/d;筋骨痛消丸6g,3次/d。第2周根据症状情况,决定加减以上3种药物。2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2.2观察项目及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每月随访检查,记录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疼痛及肿胀指数、胸廓活动度、免疫球蛋白、ESR、CRP、血液流变学、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开始时与疗程结束后分别拍摄一次骨盆正位及腰椎正侧位X线片,X线骶髂关节

6、炎Ⅱ级病例同时作双骶髂关节CT扫描核对。  2.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有关  3.3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胸廓扩张度改善不明显。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指标变化  3.4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及血沉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CRP、血沉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说明AS活动期处于明显的体液免疫亢进状态。治疗后治疗组各项免疫指标均获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l

7、t;0.01)。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与血沉比较  3.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还原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为7.12±0.89、20.67±4.68、1.89±0.15、6.04±1.63,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获明显改善(P<0.01),说明本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见表4。表4治疗前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