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ID:25721388

大小:6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2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1页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2页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3页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4页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根据《尚书》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曾留下训诫: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虞夏书》)人民只可亲近,不可轻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根据《尚书》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曾留下训诫: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虞夏书》)人民只可亲近,不可轻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尚书》是由春秋之际的孔子编订的。西晋

2、永嘉年间,今、古文《尚书》均在战乱中散失。今天看到的《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的《孔传古文尚书》,也有人认为它系后人伪造。民惟邦本究竟是出于夏禹之口还是出于后人假托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它是先秦儒家反复阐述的基本思想,汉以后不.L.断被重申。如汉初贾谊总结道: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新书大政》)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发挥:国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东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强调:夫民者,国之基也。南朝范晔《后汉书张奋传》揭示:国以民为本。唐初张九龄说:民者国之本也,

3、惟本固而后邦宁,邦宁而后国治。(《千秋金鉴录》卷二《劝民》)宋代程颐说: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二程集遗书伊川先生语十一》)清代唐甄论证民本: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潜书明鉴》)在历史发展中,民本思想形成了如下要点。  一、民为天之本:欲求事天,必先恤民  民所隶属的种概念是人,而不是神、天。所以,民本是建立在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上的,其对立面是以神为本、以天为本。夏商时期盛行万物有灵论,人们普遍匍匐在神灵、上天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到了周代,情况不同了。周人发现,不是天、神

4、最高贵,而是人、民最高贵;如果天子只是尊天敬神,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亵渎、践踏人民的利益,就无法获得天、神的庇佑。天、神的意志都是由人心、民意决定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心、民意是获得上天保佑的根本。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烝民》。烝民:众民。秉彝:天性。忝稷非馨,明德惟馨。(《周书君陈》)《孟子》记载了一则关于天子权力交接的对话: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的回答是:天与之,人与之。为什么呢?孟子解释说: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授)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授)

5、之也。(《孟子万章上》)这里,天与民是二位一体的;天意就是民意。  汉初,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系统提出民本思想,其中重要一项是民为天之本:灾与福也,非粹在天也,又在士民也。行之者在身,命之者在人,此福灾之本也。道者福之本,祥者福之荣也。无道者必失福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灾,则亦无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雠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

6、大政》)刘向主张把人民当作天来供奉: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说苑建本》)董仲舒通过对王字的训释,指出君王的使命就是顺天应人: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诸人,法其数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志而归之于仁。(《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东汉的王常说: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只要下合民心,就能上合天意。(《后汉书王常传》)王符说: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

7、。(《潜夫论本政》)北宋编纂的《册府元龟》总结说:国以人为本,害其本则非国;神以人为主,虐其主则非神。(《册府元龟》卷五四六《诤谏部直谏》)朱熹概括:人君为政在得人。(《四书章句集注》)明太祖重申:人者,国之本;德者,身之本。德厚则人怀,人安则国固。(《明太祖实录》卷四九,洪武三年二月辛酉)因此,明太祖将神妙莫测的事天落实在切实可行的恤民上: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明史本纪第三太祖三》)可见,民本在处理天人关系、神人关系上是以敬人事、恤民利、得人心为本。  二、君以民为本:民本君末,民贵君轻  一国之中,看起来君王权力

8、最大,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