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

ID:25715759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_第1页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_第2页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_第3页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_第4页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时间:2016-07-0923:26:18阅读:次作者:freelethoxazolebined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antibioticeffectsofSMZ/TMPbinedonasmaltophilia.MethodsTheprotocolethodandtheMICoftonasmaltophili

2、ainedbydilutionmethodandtheFICindexainlybetandadditivityofSMZ/TMPbinedonasmaltophilia.KEYH)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口恶唑(1∶19)](天津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配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中美史克公司(批号166746,纯度94%,含替卡西林3g,克拉维酸0.2g),头孢哌酮/舒巴坦,Pfizer制药有限公司(批号55839229,纯度93%,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1)。1.4

3、仪器比浊仪(法国BioMerieux公司产品);连续微量加样器和八道微量加样器均为美国Eppendorf公司产品);96孔平板(天津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方法和结果2.1菌悬液配制从已分纯并过夜新鲜培养的细菌平板上挑取4~5个菌落,接种于MH肉汤中增菌6h,菌液用3ml肉汤以比浊仪校正浊度至1.5×108CFU/ml,再以MH肉汤稀释至1.5×105CFU/ml。2.2抗菌药物储备液配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用pH6.0的PBS缓冲液配成最终浓度为1920μg/ml的抗生素储备液。2.3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3种抗

4、生素对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断标准按美国CLSI/NCCLS(2005年)标准。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每种药物最高浓度为其MIC的2倍,倍比稀释到其MIC的1/16,分别沿无菌微孔板横轴、纵轴加不同浓度的两种药物的MH肉汤50μl,再将1.5×105CFU/ml菌液100μl加入孔中,37℃过夜培养,观察结果,记录单独应用2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甲药单用和MIC乙药单用,并选择最佳组合效应时两药联合应用时各自的MIC甲药联用和MIC乙药联用,以计算FIC指数。2.4FIC指数计算与判读标准FIC指数=MIC甲

5、药联合MIC甲药单用+MIC乙药联合MIC乙药单用FIC指数≤0.5为协同作用,>0.5~1为相加作用,>1~2为无关作用,>2拮抗作用。3结果3.1MIC值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与联合应用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结果见Tab.1。从Tab.1可见,SMZ/TMP分别与TIPC/CA或CPZ/SB联用后,MIC均显著低于单独应用,表明抑菌作用增强。3.2药物浓度累积抑菌率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与联合应用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见Fig.1及Fig.2。3.3F

6、IC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的FIC指数分布见Tab.2。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联合应用,FIC范围主要在0~1以协同和相加为主;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FIC范围主要在0.5~1以相加为主。4讨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全球关注的8种多重耐药菌株之一。由于其外膜通透性低,可诱导型β内酰胺酶L1、L2的存在、主动外排系统及变异迅速等多种耐药机制,对多数抗生素天然耐药,治疗相当困难。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敏感性较高,但该药为抑菌剂,单用易产生耐药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其耐药

7、性有明显增加趋势[2],并与Ⅰ型整合子的存在有关[3]。成,已广泛应用。磺胺增效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相互作用,而磺胺甲口恶唑则与二氢喋啶氨苯甲酸(dihydropteroate)合成酶(DHPS)相互作用,使细菌DNA合成受阻,抑制细菌的生长。1972年首先报告了革兰阴性细菌中由质粒介导的Tmpr耐药性。这是对磺胺增效剂不再敏感的DHFR所引起的。此种新的DHFR与染色体DHFR无关,其来源和多数革兰阴性菌中获得性DHFR的来源均不清楚。目前在革兰阴性兼性厌氧杆菌中已发现了16种不同型别的耐药性DHFR。其中许多与转座子或

8、DNA序列组件有关。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逐年上升和耐药性快速传递已经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难题。文献报道Ⅰ型整合子和磺胺耐药基因的存在是导致磺胺耐药的主要原因[4]。整合子是细菌基因组中可移动性遗传物质,Ⅰ型整合子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