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

ID:25705092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_第1页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_第2页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_第3页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_第4页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觉醒、 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觉醒、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关于觉醒、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导读:觉醒、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成为现当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显然在之后的历史时期内史诗般地呈现了中国广大百姓的心路历程,更是伴随着每一次改革浪潮的波动,乡村人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政治意识、生活方式如影随形般地发生着转变。而这一切在乡土作家那里是对乡土的存在主义的关怀。然而,乡土小说最大的特征是作家通过觉醒、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记忆重组的方式来描写故乡的农村生活,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时代色彩,并蕴含着作家眷恋故乡的情结与某种失落感。乡土小

2、说作为中国传统性表征的方式之一,被理论批评家一再剖析和确认。在现代性的审视中,它又被当做一种重要的拷问视点。  李徽昭在其作品《退隐的乡土与迷茫的现代性——当代中国文学的乡土透视》中,从乡土意识、乡土省思和乡土穿越三个板块来深入剖析,并且围绕乡土的退隐与现代性迷茫两大主题而展开论述。实际上,这也是当下乡土文学所面对的两大困境。著作中依次选取了同一地域不同时代的三位作家,他们对乡土叙事的变迁清晰地展现了乡土写作意识的流变。事实上,任何一个作家都以自身的视野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因此这就对乡土题材有着不同的姿态和规定。老一辈作家高晓声1950年代初登文坛,激起了乡土写作的一个浪潮,

3、其笔下的陈奂生形象更是凝聚了农民的多重性格。出生于1960年代的作家韩东及1970年代末的新锐作家徐则臣给予乡土写作的式微。  作家们对乡村题材的捕捉和书写,充满了乡土人文的关怀。高晓声作品中的陈奂生人物形象带有某种典型性。从“漏斗户主”到进城及后来成为采购员再到出国一系列的角色转变,事实上寄托了高晓声对陈奂生形象从写实到理想的升华,也代表了他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以来创作思想的转变,即乡土人物的觉醒意识。  李徽昭在本部研究论著中另辟新路,提出了新的分析视野,他认识到乡土意识这个概念是揭秘乡土文学的一把钥匙。乡土意识一词蕴含着丰富的作用,它包括了乡土情结、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意

4、识等。本部论著对于高晓声作品的分析基点就在于乡土意识,这样可以把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历史的风云变迁关涉起来,从而挖掘深层的社会心理意识结构。很明显,在高晓声的作品中,由于他本人的多重身份(农民、知识分子和党员)的底层生活经验,也会不自觉地闯入作品中来,事实上是一种明显的自我意识的强烈表达。即倾注了乡土意识的高晓声让小说人物的自我意识从迷茫走向觉醒,这可以说是对那个时代缩影的恰当概括。但在后来的乡土写作中,乡土意识升入到了乡土省思,这类反观式写作展示了新的写作视角和深思方式。  乡土写作的作家大部分都带有离乡─返乡─再离乡的模式。丁帆曾说到乡土作家是地域性乡土的逃离者,只有当他们进入城市文

5、化圈后,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真实状态。也只有当他们精神上进行二度体验时,才能在两种文明的张力3关于觉醒、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导读:觉醒、漂泊、寻根与乡土文学式微作用上的乡土意识内涵主要是脱离农村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还乡。韩东在童年时候随父母亲下放到农村,后来的返城,实际上扮演了一个暂居者的身份。韩东的小说《扎根》以下放干部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寻求暂时存活之根,融入之根,可是却无法扎根,最终还是返回到了城里,这是一个文化悖论。另一作品《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主要讲述了生中找到新的视点。正如李徽昭所言,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传统作用上的乡土意识内涵主要是脱离农村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还

6、乡。韩东在童年时候随父母亲下放到农村,后来的返城,实际上扮演了一个暂居者的身份。韩东的小说《扎根》以下放干部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寻求暂时存活之根,融入之根,可是却无法扎根,最终还是返回到了城里,这是一个文化悖论。另一作品《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主要讲述了生活在贫瘠县城下放户的三位孩子,他们各自怀揣梦想,多年之后,主人公命运各异,留下的是一个失落的记忆。同样在小说《知青变形记》里,来自城市的罗晓飞成了知青。生活在生产队的他接受了冒名顶人的命运,随后一次次努力想回城,但却未能实现,终于有了返城的机会,他却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纵观韩东的乡土写作历程,是冷静的隐退与克制,因为在这些被观察的乡村人

7、物身上也有着一种投射。它同其他作家对于知青、下放到农村的视点不同,这种反差却使得寻根投射更加鲜明。他对乡土的写作是一种记忆与理解的重构,写作的姿态是站在乡土界外,他观念中的乡土是一种断裂,代表的是一个知青作家的省思与批判。  现代化的进程中,随之引发了人类存在的普遍焦虑,主体无处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于是返乡情绪、怀旧情绪、精神港湾的寻找在现代人的心灵中逐渐萌生。与喧嚣、浮华的都市生活相比,田园式的乡村生活是理想的精神家园归宿地。在徐则臣的作品中,主人公成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