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与乡土文学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

ID:21313437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_第1页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_第2页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_第3页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_第4页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树理与乡土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赵树理与乡土文学当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陈荒煤的《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一文时,他虽然没有具体限定“赵树理方向”的内涵和意义,但我理解,“赵树理方向”首先在于他的文学的大众化方向和鲜明的倾向性,因此,“赵树理方向”实际上就是“乡土文学”的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尽管并非赵树理的首创,但真正达到在主观上自觉的为农民写、写农民、给农民看的“文的自觉”则确要从赵树理算起。这不仅表现在题材的自觉、语言的自觉、人物塑造的自觉等文体创造方面,更主要地表现在赵树理创作意识的自觉。他主动的有清醒意识的让文学去接近劳工大众,从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阅读范围和审美情趣,诱导他们的思

2、想意识朝着合理的方向靠近,而远离封建糟粕的侵蚀。由此可见,“赵树理方向”并不是“被动的迎合”“农民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要”,也不是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这从他“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的表白中,就可看出他的文学志愿和目标。所以,仅仅认为“赵树理方向”停留在“文学的第一个层次上”的说法,其实是并不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历史现实。试想,没有把大众的情趣引导到健康的文学阅读上,而放任于封建糟粕中,谈何向文学的“第二层次飞跃”?这不有点让古代的人去奢想宇宙飞船一样,强人所难吗?由此、我们评论一位作家要近可能的放到一定的历史现实环境中,重点考察他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现实

3、条件下“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而不必强求他“应该怎样做”。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我把赵树理摆到了中国“乡土文学”的渊源流变中,进而把握他的位置和历史贡献。一在中国,最早提出“乡土文学”的概念见于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他虽然还主要是对“五四”后期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的深刻概括,但对“乡土文学”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味已有所揭示。在国际,“乡土文学”则出现于19世纪末,步利特·哈特等在美国的倡导。在台湾,“乡土文学”最早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台湾语文与乡土文学》,原始定义为描述大众生活并使用大众语言,即方言。“乡土文学”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变动及随之而来的作家创作实践的变

4、化而不断得到丰富的。在此,“乡土文学”是指那些真切地展现了故乡的农村和小乡村的风土民俗,寄托、表现着的乡情,着力于描写农民的历史和现实命运的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的诞生包含着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那就是第一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并不是始终扎根于乡土文学的作家,而是一批离开了故乡,在都市生活中接受了现代文明洗礼的青年人。鲁迅当初在给“乡土文学”命名时,强调他们“是侨寓文学的”、“侨寓的只是自己”,大概也包含着对人们的这种提醒。他们正是在经受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冲击之后,再重新回过头来看自己幼时生活过的偏僻乡村,才获得了乡土文学的创作视角的,从而突破了从农民文化的内部视角来观察的局限。幼

5、年乡村生活和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差”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文明和愚昧、科学和迷信、民主和法治、变革和保守等的差别,而当他们力图剖析故乡农民苦难的根源时,他们所借助的思想武器也正是受西方民主主义的影响。“五四乡土文学在本质上是觉醒了的现代作家,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体系,对本土文化进行的历史‘反观’与‘反思’”。因此,如果当时作家始终囿于故乡的生活,而不走到开始了现代化进程的“异地”去,他们就很难获得对本土封建宗法社会进行历史反思的思想力量,也就很难设想会诞生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由此可见,“乡土文学”虽然散发着泥土气息,但现代意识犹如不可遮掩的灵光放射着它的光泽。这就使“乡土

6、文学”从一诞生始,就站到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而不沉没于乡村的文化气氛中。不过,当时的“乡土文学”同当时的变革还有着某种脱节。比如20世纪二十年代那场席卷中国的农民革命,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运动所无法比拟的,农民群众由此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的觉悟,变革意识的高扬,是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传播到农村而引起的一次大爆发。然而除了彭家煌的《今昔》等极个别作品外,这种农民的“自觉的阶级觉悟”并未在“乡土文学”中得到反映。这一时期“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家如王鲁彦、王任叔、许钦文、蹇先艾、王统照、许杰等基本上是在表现农民的悲剧命运上作着开掘,即使偶有显示出农

7、民觉醒动向的作品,也只是前进到表现农民的重压之下的个人反抗,如蹇先艾的《水葬》、王任叔的《疲惫者》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在于“侨寓者”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能感同身受到乡村土地上的巨大变化,而且也在于他们在“侨寓者”的生活环境中的思想状况。他们所感受到的,还主要是在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资产阶级现代文化意识上的觉醒,而他们落魄、苦闷的处境,悲观恨世的感触,使他们格外容易注意起农村的破败、农民的麻木,而对于中国农村正在萌生的现代意识,似乎感受不深了。有的乡土小说,如冯沅君的《劫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