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

ID:2566476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_第1页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_第2页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_第3页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_第4页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论文我想把新教材和旧教材做一下比较,希望能以此来探讨一下,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而已。两种教材侧重点不同,思路不同。旧教材侧重对事物的原理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再用它来解答我想把新教材和旧教材做一下比较,希望能以此来探讨一下,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而已。两种教材侧重点不同,思路不同。旧教材侧重对事物的原理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再用它来解答一些问题;新教材则相反,侧重一些现象或事例,尽量避免对本质和规律的直接叙述,而是设计了一些活动内容,想让学生能透过这些现象、事例,发现事物的道理和规

2、律来。概括起来就是:旧教材是从本质到现象,新教材则是从现象到本质。应该说新教材比旧教材更难教。依据新教材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从一些现象或事例入手,设计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或讨论,从中发现问题,再得出结论。首先,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还要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这样的一节课能解决几个问题?其次,就是按照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去做,对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可能有的教育材料进行教学,因为从现象到本质,条条道路通罗马,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可再往下进行,道理和规律岂是好发现的吗?它是前人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啊!设计什么样的现象或

3、事例,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能容易且恰当地到达本质和规律呢?教师教学难!再次,结论往往不直接给出,意思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隐含的道理和规律。这样,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他们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再归纳整理。给人的感觉是:结论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虽然新课改强调结果与过程同等重要,可人们习惯地认为,书里没有明确交代的,就是不重要的,何况课改再三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和种种好处呢。给人感觉结论不重要的另一原因,是新课程改革认为结论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和明白,能用它解答一些问题就行了,重要的是通过发现知识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学

4、习方法。这道理看起来很对,实则不然。不信的话,我们接着向下进行,看看学生是不是能用已知的道理解决类似的问题呢?简单的还可以,稍微难一些的,许多学生又糊涂了,因为对道理和规律没有反复强化记忆,没有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他就不能用已知的道理快速解答问题,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啊!我认为这是一种思想,理解知识要这样,书却不能这样做。知识点,书要给予明确的叙述,或与其它辅助材料配合使用。有人说:学生要像小科学家一样,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真的要这样教育吗?就爱因斯坦来说,他也要先接受大量的知识,只有在他感到有不解的问题时,才去研究思考。而且,关于

5、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别人在小时候就已明白的事,而爱因斯坦长大后还在思索,像这样的问题,也不是课堂辩论就能完全解决的。的确,很多发明创造是逆向思维得来的,科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是否定已知的道理做出来的,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许多事情的重新思考,进而兴起了要重新看待世界的思潮。那么,是不是我们凡事都要倒着去看一看,都要重新审视,再去探讨一番呢?那样人类岂不要回到了原始状态,又怎么可能接受前人大量的优秀成果,继往开来呢?更何况任何发现与发明,都是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的数量。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首先要接受前人大量的优秀成果

6、,这一点,旧教材做得好,我们不应抛弃旧教材中合理的部分。但要多叙述些问题的经过,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人们看书、看问题更感兴趣的事。新课程看到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只能使人成为装知识的容器,人已经承受不了这种太大的压力了。于是,新课程缩减了知识量,降低了难度,重过程,轻结果的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掌握多少知识量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考。但是,新课程改革在否定旧课程的同时,也使自己走向另一极端。重现象研究,轻结果表述,这就把主要的东西丢掉了;重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不愿直

7、接接受任何现成的东西,于是大大削减了教学内容,忽略了给学生大量知识的积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在班级授课情况下,不注重共性,就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无论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都有其局限性。我认为现在不应停留在两者的论战上,而应研究两者的结合上,多兼容并蓄,少一些分歧,共同探讨教育的规律,达成共识,才有更广阔的前景。在教育目标上,新课程改革看到了在我国长期的大统一思想下淹没的人的个性,明确提出了: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以人为本。原有的教育制度压抑、束缚人性,培养塑造的是社会需要的共性的人,过于强调教育的社

8、会功能,个人不过是集体中渺小的、可有可无的一分子。新课改转向关注人,提倡按人性的特点发展教育,这是一次人性的大解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人,尊重每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