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ID:25632078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1页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2页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3页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4页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freela,SDC)是涎腺起源的高度恶性肿瘤,它的病理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截然不同.freel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选用即用型单克隆抗体,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S-100蛋白、肌球蛋白重链(SMA)、P53蛋白、c-erbB-2抗体为上海长岛公司产品,采用EVISION二步法。2结果2.1镜检光镜下涎腺导管癌表现类似于乳腺导管癌,癌组织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浸润(图1),肿瘤上皮向导管内增生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形成粉刺样坏死(图2)。各种结构在不同的病例中所占

2、的比例不同。肿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侵犯到导管外。瘤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界限清晰,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大深染,核仁清晰,核分裂多见。肿瘤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可见玻璃样变性。4例有神经侵犯(图3),4例颈淋巴结清扫者3例有淋巴结转移。图1肿瘤似浸润性导管癌(苏木精-伊红染色,×100)(略)图2粉刺样坏死(苏木精-伊红染色,×100)(略)图3肿瘤组织侵犯神经(苏木精-伊红染色,×100)(略)图4上皮膜抗原(EMA)染色阳性(×100)(略)2.2免疫组化标记结果EMA全部阳性(图4),CK4例阳性,CEA3例阳性,SMA、S-100全部阴性,P53蛋白3例阳性,

3、c-erbB-2全部阳性。3讨论SDC是来源于涎腺导管分泌管或由多形性腺瘤的分泌管恶变而来,首次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报道。尽管低度恶性的导管癌也有报道,但大多数病例为侵袭性很强的肿瘤。国内于1993年由俞光岩等[2]首先报道11例。3.1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一般多见于5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4~5∶1,80%发生于腮腺,60%有神经侵犯,31%有血管内癌栓,59%有淋巴结转移[3]。本组6例,男女比为4∶2,平均年龄63.1岁,发生于腮腺3例,发生于颌下腺3例,对周围涎腺、肌肉、神经或血管组织侵袭性显著。3例腮腺肿瘤2例伴有面瘫症状

4、并侵犯咀嚼肌、下颌骨,3例颌下腺肿瘤1例伴有舌麻木或运动障碍。颈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4例颈淋巴结清扫者3例有淋巴结转移。3.2组织学SDC的组织学相似于乳腺的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涎腺恶性肿瘤之处。导管原位癌有4种表现。①乳头状结构:增生的肿瘤上皮向明显扩张的导管腔内突出呈乳头状,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②筛孔状结构:导管内已充满癌细胞,其间有很多空隙如筛孔。③实性型结构:导管腔内充满癌细胞,形成实性团块。④粉刺样结构[4]:实性癌组织团块中央伴中心性坏死。虽然导管原位癌反映了肿瘤涎腺导管上皮起源,但涎腺导管癌更多见的是浸润性癌,肿瘤细胞呈

5、巢团状向周围软组织内浸润。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多见。肿瘤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区域呈玻璃样变。部分SDC有可能来源于多形性腺瘤的导管恶变,极少数的SDC可见明显的梭形细胞,类似于乳腺的肉瘤样的化生性癌。本组6例主要形态呈浸润性导管癌,部分区域实性巢团伴粉刺样坏死似导管原位癌。3.3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结合文献报道和本组6例免疫组化结果,认为免疫组化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①本组病例上皮标记物CK、EMA、CEA阳性,SMA、S-100阴性支持SDC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②Etges等[5]研究5例SD

6、C发现c-erbB-2过表达与预后差相关,局部侵犯、复发和远处转移都与c-erbB-2致癌蛋白过表达相关,4例阳性者都在1年内死亡,1例阴性者生存10年。本组6例c-erbB-2全部阳性,随访4例,2例在1年内死亡,预后差,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关于SDC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报道仅有2篇,一项研究认为在9号染色体的短臂2区1带有标记物的杂合性丢失,另一研究发现杂合性丢失发生在6号染色体长臂、16号染色体长臂、17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3.4鉴别诊断①转移性乳腺癌:组织学表现与SDC极其相似,仅凭光镜下表现来区别十分困难,可根据乳腺癌多发生在女性,以及乳腺有无病灶来区别

7、。②鳞状细胞癌:SDC和鳞状细胞癌很相似,都可呈巢团状,但鳞状细胞癌没有浸润性筛孔状结构,SDC唾液酸糖蛋白阳性而鳞状细胞癌阴性。③黏液表皮样癌:SDC的实性部分与黏液表皮样癌在病理上很相似,但SDC无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而且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缺乏筛孔状和乳头样结构。④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也可出现实性上皮团块伴中心性坏死,但其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细胞小,核分裂少;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SMA、S-100为阳性,而在SDC则为阴性。3.5预后SDC是高度侵袭性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Branda:agroupofsalivaryglandtumorsanalogousto

8、mammaryduct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