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ID:25627396

大小:71.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1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_第1页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_第2页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_第3页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_第4页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文章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梳理,说明产业组织理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紧密地围绕了市场本身的变革,强调了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及研究方向。关键词:产业组织、竞争、市场结构、管制、合约自马歇尔对微观经济进行了经典的解释后,市场理论的讨论便一直成为经济理论的主要重点。在罗宾逊夫妇、张伯伦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创性的努力下,市场中竞争和垄断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经济领域的微观部分的认识大大加深了。产业组织理论正是在不断汲取前人的营养下逐渐从微观经济学分离出来,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一种进一步解释微观市场

2、的主流理论。近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无论在研究方法、对象和解释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市场本身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来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研究方向。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基础: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扩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产业组织出现在20世纪开始现代制造业企业兴起后,早期学者将“产业”和“制造业”等同,把产业视为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集合。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在他看来,产业和生物组织体一样,是一个伴随着组织体中各部分的机能分化(企业内的分工和社会分工)和组织各部分

3、之间紧密联系和联合(企业的兼并和准兼并)的社会组织体。他以分工和协作为基础讨论了产业组织中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工厂规模和经济规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罗配罗关于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出现在1960s,该理论主要涉及到厂商之间经济行为和关系,强调市场结构在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被视为“结构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出现在1970s后期,该理论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论、新制度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

4、本理论)、信息理论,通过整合厂商内部组织和外部关系,进一步考察了厂商行为的多重复杂关系。但从研究对象、方法和假定上,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解释,产业组织理论都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从一般意义上可以视为微观经济学进一步的扩展。在研究假定上,产业组织理论保持了主流理论的“理性人”的假定。稳定性偏好、约束和自利性最大化行为体现了“理性”的特征,主流理论强调了“厂商”作为“理性人”的假定,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也将这一假定贯穿于厂商之间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在厂商理性中,关键的线索是“利润最大化”假定,企业如同“厂商”一样具有“完全”的理性偏好。这是产业组织理论中最有

5、争论的领域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如果仅仅将产业中的企业作为“厂商”是不够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权威机制及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都不能满足“最大化”行为的假定。但新产业组织理论仍然保持着单个人的“理性”假定,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和企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在研究方法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产业组织中的主要分析方法。不论是贝恩模型还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由于研究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在大量地采用了主流理论的分析方法中,特别强调了局部均衡。局部分析是建立给定条件下,对解释的因素进行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分析,这是主流理论常用的分析工具,产业组织理论并没有进行

6、扩展。不同的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解释的因素不仅仅是价格,还包括更多的变量(质量、广告、研发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引入了信息。产业组织理论也大量地运用了博弈论分析工具。但博弈论分析方法也是以局部均衡为基础,不论是局中人函数的采用,反应函数的对策行为及博弈均衡都反映了局部均衡的逻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产业组织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流理论工具,并没有开拓性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产业组织主要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单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经济绩效。贝恩模型以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推论为基础,更多地重视了实证研究,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开创性地通过结构

7、—行为—绩效即三分法对市场进行分析。强调了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厂商定价和非价格行为,也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这一思路与主流的价格理论推论基本一致。在主流的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和垄断市场中的基本假定是不同的。根据这些假定,通过形式化的模型分析演绎出企业不同的定价行为。在完全竞争中,厂商是价格的被动的接受者,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价格都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竞争中,厂商分为两个部分,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和众多价格接受者,厂商在定价中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不再是价格接受者,在定价行为上采用了剩余需求的方法;在寡占中,厂商的竞争局限在几个大厂商之间,其定价行

8、为便是这几个大厂商讨价还价的结果。在垄断产业中,垄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激励、合约与管制文章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梳理,说明产业组织理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紧密地围绕了市场本身的变革,强调了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及研究方向。关键词:产业组织、竞争、市场结构、管制、合约自马歇尔对微观经济进行了经典的解释后,市场理论的讨论便一直成为经济理论的主要重点。在罗宾逊夫妇、张伯伦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创性的努力下,市场中竞争和垄断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经济领域的微观部分的认识大大加深了。产业组织理论正是在不断汲取前人的营养下逐渐从微观经济学分离出来,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一种进一步解释微观市场

2、的主流理论。近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无论在研究方法、对象和解释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市场本身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来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研究方向。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基础: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扩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产业组织出现在20世纪开始现代制造业企业兴起后,早期学者将“产业”和“制造业”等同,把产业视为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集合。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在他看来,产业和生物组织体一样,是一个伴随着组织体中各部分的机能分化(企业内的分工和社会分工)和组织各部分

3、之间紧密联系和联合(企业的兼并和准兼并)的社会组织体。他以分工和协作为基础讨论了产业组织中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工厂规模和经济规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罗配罗关于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出现在1960s,该理论主要涉及到厂商之间经济行为和关系,强调市场结构在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被视为“结构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出现在1970s后期,该理论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论、新制度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

4、本理论)、信息理论,通过整合厂商内部组织和外部关系,进一步考察了厂商行为的多重复杂关系。但从研究对象、方法和假定上,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解释,产业组织理论都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从一般意义上可以视为微观经济学进一步的扩展。在研究假定上,产业组织理论保持了主流理论的“理性人”的假定。稳定性偏好、约束和自利性最大化行为体现了“理性”的特征,主流理论强调了“厂商”作为“理性人”的假定,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也将这一假定贯穿于厂商之间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在厂商理性中,关键的线索是“利润最大化”假定,企业如同“厂商”一样具有“完全”的理性偏好。这是产业组织理论中最有

5、争论的领域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如果仅仅将产业中的企业作为“厂商”是不够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权威机制及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都不能满足“最大化”行为的假定。但新产业组织理论仍然保持着单个人的“理性”假定,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和企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在研究方法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产业组织中的主要分析方法。不论是贝恩模型还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由于研究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在大量地采用了主流理论的分析方法中,特别强调了局部均衡。局部分析是建立给定条件下,对解释的因素进行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分析,这是主流理论常用的分析工具,产业组织理论并没有进行

6、扩展。不同的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解释的因素不仅仅是价格,还包括更多的变量(质量、广告、研发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引入了信息。产业组织理论也大量地运用了博弈论分析工具。但博弈论分析方法也是以局部均衡为基础,不论是局中人函数的采用,反应函数的对策行为及博弈均衡都反映了局部均衡的逻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产业组织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流理论工具,并没有开拓性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产业组织主要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单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经济绩效。贝恩模型以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推论为基础,更多地重视了实证研究,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开创性地通过结构

7、—行为—绩效即三分法对市场进行分析。强调了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厂商定价和非价格行为,也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这一思路与主流的价格理论推论基本一致。在主流的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和垄断市场中的基本假定是不同的。根据这些假定,通过形式化的模型分析演绎出企业不同的定价行为。在完全竞争中,厂商是价格的被动的接受者,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价格都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竞争中,厂商分为两个部分,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和众多价格接受者,厂商在定价中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不再是价格接受者,在定价行为上采用了剩余需求的方法;在寡占中,厂商的竞争局限在几个大厂商之间,其定价行

8、为便是这几个大厂商讨价还价的结果。在垄断产业中,垄断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