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8例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8例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例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18例接受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7例(38.9%),有效(治愈+显效)11例(61.1%);观察组治愈15例(83.3%),有效17例(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联合药物治疗是治
2、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较理想的方法。【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阻滞;皮下注射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痘以及剧烈的神经疼痛。如皮损消退后疼痛>3个月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发生率为9%~13%,持续时间长达3~5年,其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难消除,尤其在>50岁者更为明显[2]。2004年4月~2007年4月我院采用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8例,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
3、资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64.7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8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部20例,肩背部8例,胸腹部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跳痛,针刺样疼痛或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者不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随机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神经阻滞加皮下注射联合药物治疗组(观察组)。对照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0~73岁,平均65.5±6.2岁;病程3~9个月,平均
4、6.8±1.0个月;病变部位:头面部10例,肩背部5例,胸腹部3例;疼痛程度(VAS)评分为7.0±0.5。观察组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3~75岁,平均63.9±6.6岁;病程4~10个月,平均6.9±1.2个月;病变部位:头面部10例,肩背部3例,胸腹部5例;VAS评分为7.2±0.6,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及疼痛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对照组:肌注维生素B120.5mgqd、口服维生素B120mg,tid、复方丹参片2片,tid、奥施康定10mg,bi
5、d、卡马西平100mg,bid,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口服药物同对照组,同时使用0.25%布比卡因+维生素B120.5mg+曲安奈德20mg行神经阻滞及痛点皮下注射,先2次/1周,1周后1次/周,2周后1次/2周。先找出2~3个痛点,局部消毒,行痛点处皮下注射,总药量不超过5ml,再予相应神经节阻滞,其中星状神经节阻滞(0.25%布比卡因6ml)7例,星状神经节加枕大、枕小神经阻滞(0.25%布比卡因2~3ml)3例,肩胛上神经阻滞(0.25%布比卡因5ml)2例,肋间神经阻
6、滞(0.25%布比卡因3ml)2例,胸腰椎旁神经阻滞(0.25%布比卡因5ml)4例。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疼痛消失或偶感疼痛,睡眠、食欲及日常生活状况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睡眠、食欲及日常生活状况显著改善;进步:疼痛减轻,时有阵发性疼痛,睡眠、食欲及日常生活状况稍有改善;无效:疼痛未改善,,睡眠、食欲及日常生活状况差。1.4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结果经治疗后
7、,对照组18例中痊愈7例(38.9%),显效4例(22.2%),进步4例(22.2%),无效3例(16.7%),总有效(痊愈+显效)率为61.1%;观察组18例中痊愈15例(83.3%),显效2例(11.1%),进步1例(5.6%),总有效率为94.4%,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责任编辑:admin)2讨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表现为受累神经分布区有剧烈疼痛,多有痛觉过敏与痛觉异常,给患者带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伤害。近年来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8、的发病机制归纳为4点:(1)伤害性感受器病理敏感化,中枢发生继发性改变,脊髓处于高激惹状态。一些机械感受器传入的冲动(如轻触觉)变成痛觉信号;(2)痛觉超敏皮肤区伤害性感受器被选择性削弱,温度和痛觉严重抑制,但轻度的运动性机械刺激却产生严重疼痛;(3)神经干持续的炎症反应使初级传入感受器产生异位电活动,并导致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超敏;(4)神经受损后,交感神经系统可与传入神经元形成异常耦联,交感系统的活动可进一步引发致敏伤害感受器的活动,增强痛觉和痛觉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