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祛湿法在儿科杂病中的运用举隅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祛湿法在儿科杂病中的运用举隅论文.freelmHg,面色红润,精神好,体型较胖(体质量61kg)、匀称,身高147cm,舌边尖红,苔中厚腻而黄,口气较重,心肺(-),腹软,病来无体力下降,无多饮多尿,无腹泻或便秘,大便时溏,否认在校有精神压力,睡眠好,病前无发热及其他疾病史,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无异常,体质指数为28.24,属于轻度肥胖。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中焦,胃火炽甚。拟清胃降火、利湿除脂。处方以清胃汤加减:茵陈30g,蒲公英15g,厚朴10g,枳实10g,黄连8g,栀子10g,茯苓10g,瓜蒌皮10g,苍术10g,陈皮6g,当归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2次服。另嘱饮食避免辛
2、辣肥甘,少喝饮料。1周后复诊,患儿食量已经基本降至病前,体质量已减去约3kg,查苔厚白,口臭已减,原方减栀子,黄连减量至5g,加车前子10g、决明子10g,继服7剂。三诊时患儿体质量已降至56kg,苔已现红润薄白之像,口臭消失,恐胃气克伐太过,停服中药。按: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的成因一方面与遗传有关,而后天的因素则多与营养过剩、失调和缺乏运动有关。本案患儿发病之初,正值江南梅雨时节,也许有饮食失当,或曾外感湿邪,但疾病初来时症状不是猛然出现,家长往往会忽略,也记不清当时的原因;病已成时,湿热之象已俱备,因热而消食,因湿而热象更加缠绵难愈,以致7剂猛药仍未能完全祛其湿热,表明患儿已有正气渐伤
3、的迹象,故最后采取了中病即止的策略,让其自然恢复。3腹泻案例3:患儿,女,3岁6个月,2007年9月18日初诊。患儿腹泻2月余,时轻时重,每日多至7~8次,少则2~3次,呈糊状便或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便,无腹痛,无呕吐,无发热,纳食减少,多次检测大便常规均无异常发现,大便轮状病毒检测3次,均为(-),大便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属培养2次(-),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无异常,被诊断为“非感染性腹泻”、“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等,曾先后服思密达、妈咪爱、杜拉宝、培菲康、乐托尔、肠炎宁等药,未获良效。追问病史发现,患儿3餐主食极少,日间喜水果等零食,尤其奶制品饮料常不离口,否认患儿有既往吐泻史。刻诊:
4、T37.1℃,体质量12kg,轻度营养不良貌,精神好,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苔白中腻,心肺听诊(-),腹平,腹壁略皱,肠鸣不亢。查大便常规无异常。辨证为湿困脾胃。予平胃散合藿香正气散加减:苍术5g,厚朴6g,陈皮3g,甘草2g,藿香5g,大腹皮6g,紫苏叶3g,茯苓10g,车前子8g,焦白术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嘱少零食,戒饮料,日常宜进易消化食物。3d后复诊,家长诉患儿服药2d,泻止无便,第3日有软便1次,且每日3餐主食已较前增加,饮料已减少但难戒除,察其苔象,腻厚已除,但仍覆盖白苔,面色略有好转,唇色转为红润,前方去紫苏叶、大腹皮、车前子,加太子参10g、薏苡仁10g,继服3剂。
5、2月后以感冒复诊时,述患儿已无腹泻困扰,每日3餐归于正常,体质量见增,已有14.5kg。按: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慢性腹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般病程超过2个月,严重时危害儿童健康。该疾病常伴有消化吸收障碍、营养失调、生长发育落后的特点,故现代医学不主张用抗生素和一般止泻药物,应以助消化及调整肠道菌群药物进行康复性治疗,但效果不佳。本案患儿病程虽然已进入慢性腹泻阶段,但其脾虚之象并不明显,这从其日常零食饮料不断、精神状态好、既往无吐泻史即可大致判断,故辨证属湿困脾胃。该患儿湿邪的起因不明确,但其后由于饮食的失调,恣食水果及奶制品饮料,使病程迁延缠绵,所以在祛湿同时,必须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以使脾胃
6、之气恢复正常。4结语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易传变,有与其他六淫之邪相兼为病的特点,是长夏的主气。此季来时,阳热始盛,水气蒸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邪最盛之季,因感受湿邪而发病或疾病加重者最多;即令非此季节,江南也常有阴雨连绵、气候潮湿之时。如居处潮湿,或淋雨嘻水,或汗出后湿衣未能及时更换等,皆易导致湿邪外感而致病程延长,病情反复,最后正气渐伤,康复愈加困难。祛湿的方法多种多样,临证宜随时注意小儿体质特点,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腻滞。诚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说:“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祛湿之药有伤正之虞,使用时当中
7、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