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ID:25590579

大小:6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1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_第1页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_第2页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_第3页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_第4页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汉流民问题初探两汉流民问题具有规模大、地域集中、持续时间长、呈放射状迁移和成分渐趋复杂等特点。除自然原因外,苛吏暴政、豪强兼并和战乱等导致了流民问题的出现。两汉政府采取限制、镇压和遣返,控制与安抚,入籍新地和修城池设郡县等措施安置流民;而返回故乡、死亡、入边地与城市、沦为奴婢、被收为兵、入居山林或参加农民起义,则是流民的基本去向。流民实边与入籍新地,有助于开发边地,推动民族融合与文化的交流扩散;流民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明和历史进步。但是,由流民问题引发的两汉社会的剧烈动荡,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浩劫,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则是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先秦、秦汉史200103【内

2、容提要】两汉流民问题具有规模大、地域集中、持续时间长、呈放射状迁移和成分渐趋复杂等特点。除自然原因外,苛吏暴政、豪强兼并和战乱等导致了流民问题的出现。两汉政府采取限制、镇压和遣返,控制与安抚,入籍新地和修城池设郡县等措施安置流民;而返回故乡、死亡、入边地与城市、沦为奴婢、被收为兵、入居山林或参加农民起义,则是流民的基本去向。流民实边与入籍新地,有助于开发边地,推动民族融合与文化的交流扩散;流民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明和历史进步。但是,由流民问题引发的两汉社会的剧烈动荡,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浩劫,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则是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关键词】两汉/流民问题/安置政策/

3、流民去向/社会影响【正文】  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识码:A:1000-2804(2001)01-0019-07  两汉时期,流民问题的广泛存在和频繁发生,曾是长期困扰其发展的一大社会问题。两汉史料中关于流民及其相关的记载不少,但称谓却相当复杂,除“流民”外,尚有“流人”、“流亡”、“流户”、“流冗”、“流庸”等名目。出于约定俗成和习惯用法,古人对其内涵也很少进行准确的诠释。结合史料和现代人口学观点,科学意义上的流民概念,应该是指为了避乱、求生,被迫改变常居地而流动和迁徙他乡的人口。以此衡量,上述称谓虽各有专指或侧重,却也都与“流民”有关。本文试就两汉流民问题作一探讨。  一、两汉流民问题

4、的产生及其特点  整个两汉社会,除在其政权巩固后的前期阶段之外,其余时间都程度不同或间歇性地存在流民问题,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据其频率和程度,流民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汉武帝元狩至元封年间(前122~前105年)。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余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卷103〔M〕.)。所谓“无名数者”即指无户籍者。第二阶段是西汉后期,自元帝至平帝(前48年~公元5年)时期,是一个流民频繁出现的阶段。仅哀帝时流民“以十万数”(注:汉书·孔光传,卷81〔M〕.)。第三阶段是两汉之际,

5、自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始,先后有北方边地、并、平(幽)、青、徐诸州及陇右安定、北地、上郡等地出现流民;地皇三年(公元22年)关东流民一次入关就有数十万人(注:汉书·王莽传,卷99〔M〕.)。绿林、赤眉起义则是流民问题最为突出的反映。第四阶段东汉中后期,自和帝至灵帝(公元89~188年)近百年间,多有流民问题出现。仅桓帝永兴元年冀州等地三十二郡国就有流民“数十万户”(注:后汉书·桓帝纪,卷7〔M〕.)。长期的间歇性流民问题日趋恶化,最后酿成波及甚广的黄巾军大起义。第五阶段汉魏之际(公元189~220年),是两汉时期流民最多,社会极端动荡的时期。如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青、徐二州“士庶避

6、黄巾之难”,归幽州刘虞者竟达“百万余口”(注:后汉书·刘虞传,卷103〔M〕.);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欲徙淮南民,“而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注: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卷14〔M〕.);十八年,曹操“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注: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卷47〔M〕.),估计此时流民总数当有几百万之众。  纵观两汉流民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五大特点:第一,规模巨大,人数动辄在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第二,流民发生的地域相对集中。关东和关中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流民问题极为突出的地区。西汉关东之冀、青、幽、徐、并诸州和胶东、齐楚等

7、地,东汉之司隶、并、冀、兖、青、徐、荆各州和河东、太原、巨鹿、定襄、云中、五原、朔方等地,都是流民多发地区,尤以冀、青二州为甚。关中是仅次于关东的流民多发区,两汉之际,更始、赤眉据长安,“焚烧长安、残害百姓,民人流亡,百无一在”(注: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卷6〔M〕.)。东汉安帝、灵帝和献帝时,关中均有流民出现。仅献帝时关中民“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注:三国志·魏志·卫凯传,卷21〔M〕.),亦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