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

ID:2555506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摘要】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为癌症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癌痛有其独特的病理机制,与外周敏化、中枢敏化、骨溶解和肿瘤对外周神经的直接作用等有关。全文综述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机制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癌痛;动物模型;机制癌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与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痛相比,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机制,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为癌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这将对癌痛机制的深入探讨、寻找缓解癌痛新方法、筛选有效的镇痛药物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癌痛的动物模型研

2、究由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发生骨转移,肿瘤骨侵袭和扩散造成骨癌痛.freelg/kg)可以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他们还建立了小鼠肱骨癌痛模型,方法及各项指标与跟骨癌痛模型类似3。2002年英国学者Medhurst等建立了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该模型是在同源SD大鼠的胫骨骨髓腔内注射3×103MRMT?鄄1大鼠乳腺癌细胞,种植后10d~14d,X线片上显示胫骨骨质显著破坏,第20d骨矿物含量和密度下降,组织学切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发现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动物在术后第12d~14d出现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1mg/kg~3mg/kg吗啡

3、有效4,5。目前,国内也已成功复制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谭煌英等6按照Medhurst的方法对骨癌痛模型进行了复制,并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是国内研究癌痛模型的起点。董航等7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MADB?鄄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骨髓腔,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术后8dX射线显示注射部位松质骨出现放射性缺损病灶,第14天松质骨放射病灶增多,骨皮质缺失,第22d出现严重的骨破坏;术后8d大鼠后肢苏木精—伊红染色见骨髓腔有异型细胞,骨小梁未见广泛破坏;术后14d可

4、见肿瘤细胞充填骨髓腔,引起骨小梁广泛破坏;术后22d可见肿瘤细胞穿破骨皮质,侵及周围肌肉及软组织。上述的这些骨癌痛模型中,应用乳腺癌细胞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可视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手术操作较简便,评价方法成熟,具有研究意义。2癌痛的发生机制2.1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外周敏化)初级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神经节(DRG),分布着感受不同刺激的多种受体,可将各种伤害性刺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在持续的外周刺激下,DRG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外周神经敏感性增加,表现出痛阈降低,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以往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能释

5、放一系列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鄄α(TNF?鄄α)、前列腺素(PGE)、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鄄1(IL?鄄1)、白细胞介素?鄄6(IL?鄄6)等,而初级感觉神经元可以表达其中多种因子的受体8~10。另外,肿瘤组织中大约有20%~30%的巨噬细胞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IL?鄄1等11。肿瘤组织分泌的这些因子可能作用于初级感觉神经元上各自的受体,激活和敏化感受器,参与癌痛的产生12。2.2脊髓的神经化学变化(中枢敏化)肿瘤细胞通过释放各种因子导致初级感觉神经元异常兴奋,异常兴奋的神经元不断向上一级中枢脊髓背角神经元发放冲动,

6、再经不同的上行传导束到达高级中枢。初级感觉神经元异常兴奋使DRG内的胶质细胞等合成、释放新的递质如ET?鄄1或对原有的递质如P物质(SP)、SP受体(SPR)等进行调节。实验发现,骨癌痛模型鼠患侧肢体相应的脊髓节段存在神经化学变化,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谷氨酸重摄体转运体减少、脊髓SP受体内吞、Ⅲ~Ⅳ层强啡肽、Ⅰ层神经元c?鄄fos表达增加等,而正常动物中只有在伤害性刺激下才能出现上述变化,提示骨癌痛时存在外周传入神经敏化1,4,12,13。星形胶质细胞与癌痛密切相关,在各种模型中都能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反应,多种痛相关物质如缓激肽、胆囊收缩素、S

7、P、兴奋性氨基酸等都能激活它,而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引发痛增强反应。活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神经活性物质直接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进初级传入终末释放多种致痛物质14。另外,星形胶质细胞能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改变周围的神经化学环境,参与痛觉信号的传递。各种损伤均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表现为细胞数增加,胞体肥大,分支增多,GFAP表达增加。上述研究表明,癌痛的产生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2.3骨溶解对骨转移病人骨代谢的临床分析表明肿瘤所致骨质破坏(骨溶解)与骨癌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肿瘤刺激破骨细胞

8、,引起骨溶解和骨形成的失衡,产生明显的骨质破坏,而且其破坏程度与痛行为、脊髓背角神经节(DR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