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ID:2553305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1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2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3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4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课程的实施,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基本知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财会论文,..初中数学课程的实施,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基本知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指导初中学生顺利通过数学中考,这是我们每一个爱岗敬业的数学老师,都会自觉思考、长期研究并不断完善的课题

2、。笔者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探讨并积累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经验,下面就这方面谈谈具体的做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落实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要求1.明确内容。学习《课标》时首先要理解、明确课标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注意将笼统的课标分解细化明确为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学任务。如《课标》中“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这里的“了解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条件”就较笼统,到底要学生知道多少,教师就应该对类似这样的地方进行明确化处理。笔者是这样具体化的:通过作图,学生能够接受“HL定理”的合理性,能辨别“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当堂达标

3、率约95%。2.把握尺度。知道了要教什么,还必须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注意把握好《课标》的尺度,即把握好《课标》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既不要随意扩大加深,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课标》的要求,造成学生的知识缺漏。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有一道例题:如图,已知:D、E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ADE=∠C,求证:ADAB=AEAC.成绩一般的学生一时不知道怎样把证明ADAB=AEAC与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如果将例题改为:求证:(1)△ADE∽△ACB;(2)ADAB=AEAC学生证明了△ADE∽△ACB后,再证明A

4、DAB=AEAC就更简单、更自然了,而不至于不知从何着手。3.提升认识。反思是提升认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笔者受益较深的是借肋中考数学试卷的研究、反思,提升对《课标》的认识。在感悟中考,体验经典的同时,充分利用中考对教与学的良好导向作用,理解命题者对《课标》的理解,再遇到教材处理中的诸如该补充多少、该深化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时,就会心中有数、充满自信。认真做到以上三点,无疑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设计、其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数学中考指导等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有效推进作用。二、“活用教材”,深入浅出提高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优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教材该如何优化处理才能更为有效?在操作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因地、因时、因学生学情制宜,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不仅要注意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还特别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按学生认知的情绪、兴趣、需要、经验、能力等因素重组教材,使学生愿学、乐学、有效的学,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2.优释精讲。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解决优化处理教材这个问题的自信还是来自于对《课标》和学生实际的正确认识,只有依据了《课标》和学生实际

6、的精讲才是有效的。例如:在设计《勾股定理》一节教学方案时《课标》要求:“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设计为具有阶梯性的问题,在本课开始的“前置补偿”中设置了两道练习题做好铺垫,接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再探究边长为3、4、5的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最后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让学生用自制学具拼图研究面积关系,从而得出勾股定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再经过师生的归纳整理,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论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就能轻松完成这个难点目标的教学。这样的精讲优释,还为精练落实等其他教学活动

7、赢得宝贵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3.师生互动做好师生互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设计师生互动中,要避免教师提问之前通常预设了固定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也仅给予简单对错判别,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分享和思考过程。要注意做到一是师生互动的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是师生互动的交互性,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

8、的;三是师生互动的思考性,循循善诱,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回答”过程;四是师生互动的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一格,互动可有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生动活泼。此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