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

ID:25514965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_第1页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_第2页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_第3页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_第4页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细节中感悟数学教学实践的智慧论文“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构成事件及其流程的最小单位,其中少数重点细节起着关键作用,这类细节称为“关键性细节”。在教学中,关键性细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能“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构成事件及其流程的最小单位,其中少数重点细节起着关键作用,这类细节称为“关键性细节”。在教学中,关键性细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科学和有效。教学实践智慧,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它往往原生态地

2、保存在课堂教学的那些细节中。要理解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关键在于使教学细节中内隐的丰富信息外显化,并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地加以品味、反思、修正和应用。而选择比较典型的体现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那些细节,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下面就让我们点击小学数学教学,从一些比较典型的细节中感悟教学实践智慧的价值。一、瞻前顾后——看教学内容的联系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当学生总结出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确定物体的位置后,教师请学生找出这些方法的相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

3、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需要用到两个“第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结出“几”就是数,初步认识了用两个数就能说清物体的位置。这是一个课堂总结处的细节处理。这个细节体现了教师对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的准确把握,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与数学中确定位置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又初步渗透了用两个数可以确定位置的意识,为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做好了铺垫。二、洞察玄奥——看解题思路的引导在学生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教学实践智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把握关键性的教学细节,

4、深入浅出地在解题思路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感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一位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先出示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其中3的倍数,再引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竖着看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可以是0~9;横着看发现:相邻的3的倍数相差3。这些发现都是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但都没有涉及到3的倍数的特征。就在这时,教师及时介入,巧妙引导:有序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竖着看、横着看都找不到有关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观察。经过启发,学生斜着看发现:相邻的3的倍数

5、相差9;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教师的及时介入、精妙提问引发了学生对探究思路的灵活调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了两位数中3的倍数的特征,为类推出3的倍数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当学生探究受阻时,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效率,使学生体会到应该学会灵活地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三、将错就错——看错误资源的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但这些错误有时转瞬即逝。因此捕捉错误信息,需要教师的有意注意;抓住错误中蕴藏的“闪光点”,将错误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则需要教师的教学实

6、践智慧。一位教师教学一道分数应用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10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低百分之几?正确的列式是(1/10-1/12)÷1/10。但有一个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2-10)÷10。其他学生都认为是错的,理由是应该用甲队比乙队低的工作效率除以乙队的工作效率。这位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微笑着问:“谁能在这个算式的基础上改一改呢?”学生讨论后将算式改为(12-10)÷12,并给出了下面两种解释:一是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甲队比乙队低百分之几与工作时间乙队比甲队少百分之几是相同的;二

7、是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因此甲队和乙队的工作效率比是10∶12。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问,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发展为关键性教学细节,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资源。这就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题目中条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四、前后贯穿——看知识结构的完善一位教师在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一课时,在学生整理出六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联系图后,出示了课本中的联系图。引导学生

8、观察: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接着转动这幅图,让学生换个角度观察,并将这幅图比喻成一棵知识“树”,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树根”,是基础。教师通过转动联系图使之成为知识“树”这一教学细节,有助于学生充分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