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ID:25481891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0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_第1页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_第2页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_第3页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_第4页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按以下三个步骤安排了教学内容,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第一步,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基础,借助计数器,引出“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第二步,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  第三步,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介绍我国的计数习惯,给出个级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合

2、作交流是目前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之间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往往更能把要掌握的知识学好。  2、对学生而言,读数比写数的难度要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分级再读数、写数,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加深对整万数的理解与认识,教学反思《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  3、没有充分发挥想想做做第3题“读一读,比一比“的价值。  现在,我准备先出示:再出示:  858058500008050000  8508005850000080050000  8500

3、80508500000080500000  最后出示:  85和850000805和8050000  850和85000008005和80050000  8500和850000008050和80500000  4、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有时候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老师想他们发现的,应该找准时机,给学生更多探究的机会,这时的探究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尊重学生,将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怎么学”和“学什么”,所学新知都有学生亲自探究、感悟

4、的过程,是亲身体验自己发现出来的,学生对“满十进一”的印象非常深刻,对新知的掌握也比较到位,在这里教师确实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2  第2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预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雷锋小学谢道翔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50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有关“倍”(整数倍)知识的本质是“比率”。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要么比较它们的差,要么就是比较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乘法认知结构的发展,乃是对乘除法问题中的两组对应的四个数值构成的关系的认知过程。可见,理解两

5、个量的倍比关系也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学情分析:“倍”这个概念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比较困难,难就难在学生要从“加法结构”跨入到“乘法结构”,而这个关键的过渡就是“倍”。而这样的认知结构需要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倍的学习必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又能比较好的解释倍的数学本质活动,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建立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利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算式表征等多元表征建立倍的模型,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充分感知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

6、察、比较、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培养几何直观。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意义。教学……认识整万的数教学反思3  第3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预览〗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在认识厘米之前,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效果

7、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纸条,问学生:你知道这张纸条有多长?有些学生准备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开始引导,老师认为这张纸条有两个黑板擦那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很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这张纸条的长度,有的说有一支铅笔那么长,有的认为有老师的教鞭那么长.....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纸条,选择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一直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需要同一个物品

8、做标准。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