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66169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养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养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养成——以上海市MH区X学校为例 裴小茹(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摘要】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危机或逆境时,能够理性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是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相互较量的结果。生活环境的断裂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在保护性因素的不足与外在风险性因素的增加,风险防御机制的缺位与失灵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诸多负面的影响。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个案辅导解构问题、小组介入重建自我认知、社区联合增进社会认同的方式来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降低
2、危险性因子的影响几率,提高其应对危机与困境的能力,最终建立起个体的抗逆力。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1672-4828(2012)11-0071-03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2.11.019 一、引言 人口大规模持续的流动,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形成数千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成长发展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上海市教育部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生38570
3、3人,其中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总数为207814人,占全日制公办学校学生总数的21.41%,并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产生是中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制度固化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相冲撞的结果,其成长环境因长期流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在身心发展、学习成长、社会化、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落后于上海本地儿童或非流动性儿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并在应对环境变化、人际交往障碍、学业困难上等方面大多呈现出逃避、退缩、不良转化等消极应对方式。儿童至青春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转折时期,本文以笔者从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业社会服务的上海市X区X学
4、校为例,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养成的路径与方式,构建完整的成长环境,以帮助其激发内在效能与潜质,增进亲社会联接与社会融入,降低环境中危险性因素的影响几率,提升社会功能,促进正向发展,实现良好的环境适应。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抗逆力现状分析 抗逆力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特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揭示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发展规律。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是抗逆力的重要概念,其对于个体抗逆力、环境适应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保护性因素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事件、减少消极发展的个人或环境因素,风险性因素是指那些会增加
5、不良适应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生物的、遗传的、环境的各种因素(李燕平,2005)。外部支持因素、内部优势因素、内部效能因素是抗逆力的构成要素(许莉娅,2009)。个体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性因素,个体能够在危机或压力情境下做出健康的应对策略,得益于保护性因素的构建和风险性因素的降低。抗逆力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对应结构与强度分布,在保护性因素缺失的情况下,风险性因素强度越高,个体的问题行为及适应不良现象就越严重;在保护性因素介入或增强时,风险性因素有所控制和抑制,个体的问题行为及适应不良现象会有所缓解,并呈现出良好的应对策略。
6、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离开土生土长的乡土生活,良好的适应行为尚未形成、新的社会纽带尚未建立,其继续成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内在与外在风险性因素。从内在风险性因素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自我认知度低、自卑、内向而胆怯、情绪内隐而不外露、性格孤僻、焦虑抑郁等;从外在风险性因素来看,家庭支持功能弱化与缺失,父母忙于打工,少有时间关心子女,为其舒缓心理压力,辅导功课,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父母普遍交流较少,个别的与父母关系紧张,不服从父母的教育和管教,有偏差行为的倾向;从社会交往上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7、普遍处于被动、被排斥边缘甚至是受侵害的境地,城市孩子对其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接纳,其交往处于一种封闭和真空状态。(教育论文 .fH区,是区教育局与上海市一所知名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小学,接收了上海市邻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笔者从2012年2月份开始,作为一名驻校社工致力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业服务工作。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心理、发展现状及现实需求,开展专业介入工作,旨在重构其断裂的生活体系,提供关怀与支持,增进其社会联接,挖掘潜在的改变与提升素质,增加成长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降低危险性因子的影响几率,提高其应对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