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

ID:1213278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_第1页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_第2页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_第3页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_第4页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工子女早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由于文化适应性教育不到位所导致的心理与行为偏差问题愈来愈严重。本文首先对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介入策略展开探讨。【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62-03一、研究缘起当前,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结构已由最初的以青壮年单身外出为主逐步发展到举家迁移。有些人在城市结婚生子,有

2、些人把在家乡的妻儿接到城市共同生活,有些人第一次外出时就举家迁移。外来工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多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成长环境和文化的改变。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从文化的区域上分,因地理区域中文化构成因素与结构关系上的差异,不同地理区域有时会呈现出文化上的差异。”5从诸多学者对外来工子女适应性教育问题的已有研究结论来看,无论是城市市民对外来人口的“排斥”、“歧视”,还是城市中外来人口的“边缘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文化差异和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的表现。当面临文化差异或文化冲突时,文化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

3、谓文化适应,本文侧重于个体的文化适应,是指文化发生转变后,个体所发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变化。对于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工子女来讲,要融入城市,文化适应是关键。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城市适应与融入问题,那么他们面临的将是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属于农村的严重的社会归属问题。如果这些矛盾与冲突不能得到有效的调适,就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仅危及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顺利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从目前已有实践来看,单纯依靠学校与家庭的传统文化适应性教育支持体系显然力不从心。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针对有特殊困难、特殊问题学生给予直接或间接的社

4、会服务,帮助学生成长的一支专业力量,却很少被提及。学校社会工作有没有必要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它有哪些优势,如何介入?目前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社会工作界对上述问题都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就教于方家。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5(一)外来工子女文化适应性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元化据调查研究发现,第一代城市打工移民是以家乡为参照物的,是一种纵向比较。他们能够在比农村生活条件好的城市生存下来,就满足了,但他们的子女作为第二代城市移民,长年在城市生活,甚至在城市出生,是以有城市户口的同龄人

5、为参照物的,是一种横向比较。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融入城市,更试图在价值观等方面融入这座城市。但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在社会认同、语言适应性、行为规范、学习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少归属感。没有城市户口,他们还是被看作农村人,尤其是对于那些一出生就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而言,他们无法判定自己是城市市民还是漂泊在异乡的“外乡人”,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农村都缺少一种“社会认同”,“边缘人”抑或“局外人”的自卑心理经常让他们无所适从。二是遭遇“语言障碍”。当人们从一个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生活,如果能听得懂当地的语言,那么就

6、会相对比较容易地适应当地生活。但由于我国“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实际情况,语言成为外来工子女融入当地生活的一个“门槛”。三是行为上不习惯。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有不同的要求。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导致外来工子女受到5来自城市人的“排斥”。四是学习跟不上。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外来工子女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家庭教育等方面明显存在差距,这些往往成为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因素。(二)现有文化适应性教育支持体系功能的有限性针对外来工子女融入城市、融入“本地人”生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学校、家庭这两大传统支持模式普遍缺位。就学校一方而

7、言:首先,学校老师尚不具备足够关注意识,加之教学繁忙,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比较困难,没有投入一定的精力对这一群体学生开展特别辅导教育,外来工子女感受到的关怀较少;其次,学校的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大多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不了解外来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行为规律,无法进行专业辅导;第三,学校老师往往受“老师”这一传统角色的限制,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囿于传统的师生关系,而不能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无法保证辅导的效果。5就家庭一方而言,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无疑,家庭在外来工子女的适应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外

8、来家长的情况看,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方面,这些家长大多生活压力大,平时忙于赚钱,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子女的生活、学习、社交、情感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