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及典范

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及典范

ID:25442894

大小:51.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0

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及典范_第1页
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及典范_第2页
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及典范_第3页
资源描述:

《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及典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的典范宋启超内蒙古日报2007.10.8(7)  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河套文化依傍着草原与黄河走来,经历了一次次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反复,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冲突走向和谐,在碰撞中相互吸纳,相互融汇,近似于一种历史的积累性设计,使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集聚、共生并在此普及于空间,又延伸于时间,嬗变为既有草原本色又具黄河精神的文化。人类的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突击创造,也不能凌空跨越,必须经过历史的积淀。面对河套文化的滥觞,我们不能不为其艰辛的源流和历程所折服,也不能不为其光辉的范例性而惊叹。  大量的历史遗存

2、和考古研究成果表明:河套文化,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集聚,是在农牧主导地位的无数次反复交替中完成的。撇开史前先民的开发不说,在从春秋战国到清末民国的2500多年中,河套地区因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大致经历了5次从牧业为主到农业为主,再由农业为主到牧业为主和农牧并兴的重大反复和交替,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进入农业文明时代。在这里,它集中映射着中华文明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光辉。一、河套文化文明融合的典范性因征从已有的历史考证和文化共识看,河套文化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集聚,其光辉的典范性,主要在于它与原生态的草原主流文化和传统的中原黄河文

3、化不同,它是集合了两种文明优势基因的传承,作用于深厚久远的自然人文元素,其典范性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是生成环境的地理多样性。河套文化生成发育地区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这里有草原,平原,山地,荒漠,湖泊,湿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是河套文化发育因合的土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的多样性,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形成了民族的多样性。  二是构建元素的主体性。数千年以来,黄河与草原的变迁历尽沧桑,共同孕育了河套,在草原和中华文明母亲河黄河的臂弯里,孕育、生成了河套文化。  三是地缘影响的广阔性。从古到今,河套地区都是一个大的地理概念,一个大区域,

4、这已在学术界形成了不争的共识。其范围以黄河“几”字弯为中心,勾连着甘、宁、陕、晋、冀和内蒙古等六省区,甚或两国八省区。在全国,河套地区可能是最大的方言区。  四是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河套地处中原与北方草原的接合部,也是民族交往的东西走廊,是草原的前沿,中原的边疆,地位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今天国家气象定位中的河套地区,黄河流域管理定位中的河套灌区,都是一种全球或全国的视角,都显示着河套的重要地位。五是自然条件的优越性。从古至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中国北方,在黄河流域、在西部地区、在高纬度地区,河套的优越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句千

5、百年来流传的古老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说尽了河套作为中华母亲河黄河骄子的优势。  六是历史演进的多变性。河套是游牧民族长期居住的地方,政治治属历来迭变。直到今天,分属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等地区。  七是移民杂居的复合性。从秦汉起,这里就开始大量移民。目前,据调查在河套地区跨域不到20多万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聚居着来自全国1000多个县市的人口,全国56个民族中有49个在这里分布。  八是多民族传承的凝聚性。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但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类活动的足迹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前。在数千年的交融

6、发展中,这里更多时间是处在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尽管“天高皇帝远”,统治中枢的控制鞭长莫及,但不论哪个朝代,以哪个民族为主体或哪个地区为中心,集中统一的趋势是主流。而相对于农耕文明或游牧文明,民族凝聚传承的生命力更强,它们是交替主导,互相吸纳,而不是互相取代,在凝聚中嬗变提升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  九是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在地域、历史和多民族融合的演化过程中,河套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从其表征看,北方蒙古文化,阴山渔猎文化,黄河农耕文化,西域边塞文化、中原移民文化的元素一起交错汇聚融合,形式多种多样。其多样性是多民族血脉长期交融,多

7、元文化相互碰撞、多色彩嬗变决定的。  十是文化内涵的精炼性。德国哲学家荣格有句名言,“文化最终沉淀为人格”。阴山横亘,黄河环绕,绿色繁盛,多元共生,草原的宽广,河水的坦荡,造就了河套文化内涵富有开放、进取、宽容、和谐的精神特质。正所谓文化如河,是说文化如同河流一般。奔涌的大河精神,奔放的马背风格,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萌发出巨大的内生动力。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不乏多元文化、不同文化的融合之例,但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向河套文化这样具有如此清晰的脉络,如此鲜明的特色,如此和谐的传承,一句话,没有如此典型的范例。河套文化对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特

8、征有着最充分的体现。没有河套文化,我们几乎无法找到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接合,正是这一独特的文化共生体,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文明在发展中交融集聚的最充分最现实的实证。  二、河套文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