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2895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个基本构成,这两者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根据党章和法规,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以实现党员当家做主的政治生活状态。而人民民主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据宪法、法律来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即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及其状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是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具有基础性、法定性和广泛性,是党内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深厚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 一、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具有关键性、决定性和示范性的带动作用。 首先,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生活民主化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党内生活民主化的价值,他说:扩大
3、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邓小平同志也重申过毛泽东提出的六有局面,并指出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党内民主是国家权力核心层的民主,直接影响、带动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步伐。 其次,这是由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
4、影响。可以说,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取决于党。因为党内民主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整合能力;有利于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党内民主,才能提高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从而为人民民主的实.L.践和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制度资源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再次,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一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党内民主能够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主导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健康运行。二是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
5、执政党和社会联系的程度,同国家政权吸纳政治参与的能力成正比例关系。党群关系密切、协调,人民与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就处于比较容易沟通和协调的状态。此外,作为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汇集了中国社会广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没有党内的民主,就意味着没有核心权力层的民主;没有党内民主,就难有实质性的社会民主。因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现实路径选择。 二、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 1.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有效行使民主权利 党员是党内民主活动的主体,党员基本权利的充分行使
6、是党内民主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党员生活中,无论是民主参与、民主选举,还是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往往是流于形式,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并没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和体现。如虽然权利有制度规定,但缺乏具体的程序来保障;虽然权利规定多,但实际维权少,还有就是党员自身的权利意识也不强。因此: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办法,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通报的职责与程序,做到重大事情、重要文件和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学习而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党员来宣传并告知党员所联系的居民,使普通百姓也能通过具体的通报方式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事项
7、和民主生活状况,通过党员的宣传、解说、谈心等活动而与民众经常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民众政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二是健全党组织意见建议的收集渠道和反馈处理办法,通过完善必要的保密措施,使党员与下级党组织能提意见、敢提意见,以便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领导专权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2.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管理,而是按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总结党内选举的历史改革,在现实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首要选择的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目前党内选举制存在如下问题,如候选人
8、提名和介绍形式化、差额选举的比例太小、选举监督机制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刚性的制度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党员的意志和民主权制,严格实施任期制,克服和防止那种领导提名,党员划圈的形式主义做法,以及长期不进行选举而由上级机关任命的缺陷。此外,还应加大力度,规范差额选举、扩大直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