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秀工程师培养机制的改革之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秀工程师培养机制的改革之思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和高质量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和高质量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我们对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总体目标应该是要从知识灌输型的育人体系,努力变成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知识探究是基础,技能培养是核心,素质提高是根本,强调
2、以学生为中心,要通过机制改革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1重构课程体系,突显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普通高校的理工科学生培养不同,重点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要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一是优化理论课内容,二是重点加大实验(实践)课力度,工程师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的人。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实践教学改革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尤为重要。因此,要修改教学大纲,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或工程实践)课
3、的力度。三是适当增加人文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了解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人文知识,今天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具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还要具有超出工程专业技术范畴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2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培养目标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培养传承型人才,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和思维活跃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卓越班的教学方法必须随着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
4、调整。要做到一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采取课内讲原理,课外让学生实地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二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老师可以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介入科研实验与课题研究、参加对外科技服务等横向科研课题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和专题相结合,教学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讲座、工程案例讨论等形式的授课内容。通过讲座可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理念。3改善教学条件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的具体做法是一建立课程网络教
5、育平台,形成了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材、教学软件、教学录像、试题库等内容的立体化教材,实现多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与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网站的建立,方便学生和老师及时了解有关行业信息,加强师生间沟通。二建立实践基地,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对学校而言,可以弥补学校资金、场地的不足的缺陷,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学生而言,既可完成实训教学环节,又可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对企业而言,则可以解决新进人员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三是实行实验室开放,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良好的实验室教学环境
6、和教学机制,开放实验室体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开放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要,高效率服务于学生。教学条件是高等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和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同时也是评价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4加强校企共建,提高实践能力实施卓越计划,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高校的老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学校要组织安排任课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中去从事生产工作和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素养。同时,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建师
7、资队伍,将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优秀人才请进学校以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或者将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企业界优秀人才请进学校以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把工程概念、工程问题、工程经验和工程思维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补充现有师资的不足及实践知识的缺乏。5改进考核方式,强调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将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设计与实验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方法。这样既防止了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期末突击的弊端,又全面考查了其综合应用能力。对考试的定位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和重点,
8、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因此,应采取多元化考核方法:中期开卷考试、课堂小测试、作业考评、相关小论文、期末考试;提高型实验设计部分的分数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6结语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共同推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