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831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小议五苓散加味治疗便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议五苓散加味治疗便秘摘要:为了探求五苓散治疗便秘机理,从文献、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介绍五苓散健脾布津、调整津液分布之功用,并附病案1例以资印证。关键词:五苓散;津液内竭;便秘便秘是以大便秘结不行,艰涩不畅,排便时间延长为主的病症。我科诊治的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例,女25例,年龄40~65岁,病程3个月至8年;排便间隔5~7天;依赖药物排便者20例。30例病人有慢性结肠炎16例,有消化性溃疡5例。中医辨证属肠燥津枯性便秘。治以五苓散为主,加入槟榔、枳实、木香、莱菔子、麦芽、火麻仁、大黄等药,30例近期和远期均收到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伤寒论》中的“脾约”证与此
2、相同,其病因多由发汗太过、利小便等损伤津液,或胃强脾弱,脾不为胃行津。以胃肠干燥、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为主证。病机属虚实夹杂。《伤寒论》第203条云“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着,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论述了津液内竭、胃肠干燥的大便硬。其中小便的次数与大便干硬有关。小便频数,津液渗于前,无以滋润胃肠,大便故硬。治则润下、导下。我们依此以五苓散调节小便,使肠黏膜增加分泌,从而治疗胃肠津液干燥之便秘。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注
3、的饮食物残渣和剩余的水分后,将其中部分水液重吸收,使残渣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通过其主津功能参与人体内津液的形成。便秘其标在大肠,其以通为用,以降为补,故加入上述诸药。 2五苓散古方应用五苓散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主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脉浮,烦渴”;“汗出而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从条文来看其主治为太阳病,汗不如法,表邪不解,外邪入里,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于内,水停聚于膀胱或停留于胃肠或下焦,气化失常,津不上承或津不下泻的蓄水证,或水痞证,或水逆证。其病机主要是水液代谢紊乱所致。现代临床常
4、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尿潴留、尿崩症、腹泻、眩晕等病证的治疗,用于便秘的少有报道。(责任编辑:admin) 3五苓散的调整作用 3.1五苓散加减方分析五苓散利水渗湿,通阳化气,健脾布津。方中桂枝甘辛而温,入膀胱及肺经。辛甘可通阳化气,气行水亦行。《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五苓散还可健脾布津,以助津液运化及转输。张隐庵云:“津液竭于胃,必借脾气之转输而后能四布也。”陈泾藻亦云:“五苓散转输脾气,下行四布之方也。……合以为散,便其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机一转,诸证悉平矣。”水邪偏渗于膀胱,非利而水邪不去,故用泽泻、茯苓、猪苓渗湿
5、利水,推陈致新,促进津液的生成,使其津液输布有常,则津液自复。加入槟榔、枳实、木香,莱菔子等辛味药化湿行气,导滞通便,标本兼治。3.2五苓散的现代研究动物实验证明,五苓散对脱水状态的机体呈现抗利尿作用,而对水肿状态的机体则显示利尿作用;五苓散利尿机制作用于钠转运系统较少,而主要作用于水输送系统,因此基本不影响尿中电解质浓度。日本花轮寿彦报道,五苓散利尿作用同时产生抗利尿作用,另外有抗炎、抗溃疡、健胃作用;前川二郎报道,五苓散的利尿作用机制是驱逐体内非生理性水来实现的。由此可见五苓散的调节水液代谢具有双向作用。所以五苓散不只是利尿剂,其抗利尿作用可重新分配津液,恢复津液代谢的平衡,纠正环流障碍
6、、水液停滞、津液不足等病理改变。4典型病例兰某,女,51岁,2002年10月25日初诊。患有慢性结肠炎十余年,大便时干时溏,以干为多,身体消瘦。近两月因家中有事,精神紧张,大便秘结,7、8天不行,每次需服果导、藩泻叶等泻下药物以助之,而大便仍干结成蛋,艰涩难行。无腹胀、腹疼,饮食如常,小便频数,口微渴,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属肠枯失润便秘,治以健脾润燥、行气导滞。处方: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0g、桂枝10g、枳实15g、槟榔15g、莱菔子15g、麦芽10g、火麻仁30g、大黄6g。水煎服,1日1剂。10月29日复诊,服上方后大便能自解,干结程度有所缓解,2日1次。
7、效不更方,加肉苁蓉30g,去大黄,继服3剂。11月4日三诊,大便已1日1行,便自解已软,要求继服以巩固,又服2剂,2天1剂。随访半年,未复发。(责任编辑:admi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