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

ID:25309648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_第1页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_第2页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_第3页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_第4页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论文以“相同预设下的课堂生成”为主题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由温州中学林国爽老师(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策划并提供教学设计,由温州中学和松阳一中的三位教师执教。三位教师虽然使用同样的教案以“相同预设下的课堂生成”为主题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由温州中学林国爽老师(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策划并提供教学设计,由温州中学和松阳一中的三位教师执教。三位教师虽然使用同样的教案,但是由于个人的执教水平与教学经验不同,课堂生成情况是复杂的,给参加活动的教师以多方面的思考,在这里我只想就诗词教学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林老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非常详尽,对《念奴娇·赤

2、壁怀古》作为怀古词、作为苏轼词、作为豪放词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有许多问题都提供了相应的答案,而且能把此词的阅读与苏轼的《赤壁赋》的阅读进行相关的比较,执教者的发挥空间主要在营造课堂气氛和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文本。但是整个活动下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文本满足于简单的抽取概念,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说来,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阅读体验很不到位:一、对语言的品味体验在林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你觉得我们应该更关注哪几个字,为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语言的表现力。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穿”“拍”

3、“卷”三个动词和“乱”“惊”两个形容词。接下来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必须进行角色的置换,设想自己就是处在当时当地的苏轼。其次,学生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虚拟画面。这样才有可能对词语丰富的表现力有所领悟。然而,不知是我们的教师把学生这个学习主体遗忘了,还是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学生的地位,反正是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情感尚未投入甚或完全没有投入,教师就将概念化的答案公布出来了:“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以上答案能帮助学生真正品味出

4、词作语言的妙处吗?回答是不可能。因为缺少一个中间环节,即“乱”字怎么表现了“险怪”、“穿”字又怎么能表现“高峻”呢?这字面与答案之间是需要有一根“桥梁”来架设的,这根“桥梁”就是由字面到形成答案的过程中的品味和体验。如“乱”字,首先我们品味出的是多而没有规则,形状怪异,而“穿”字,我们首先从字面读出的是能够穿透云天的一种力量,这些形状各异的峭壁插入云霄,可见险怪与直插入云的高耸,然后我们才能体会出“穿”和“拍、卷”等字是以动态来写赤壁之景,从形状、姿势、声音、色彩中描绘赤壁奇险雄伟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继而明白诗人在缅怀英雄时产生的豪迈奋发的思想情感。可

5、见语言品味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一过程就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走进文本去体验。在学生还没有体验到位的时候,呈现答案是不会有效果的,也是不可能有课堂的生成的。二、对文本中的具体事件和细节的体验词的下阕,教案有如下问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六个诗句写周瑜形象,跟你从历史和小说《三国演义》里读到的周瑜形象一样么?设计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周瑜形象的把握,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个问题设计得很好,可以通过“小乔初嫁”和“火烧赤壁”两个事件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投向既往的阅读体验并与此词的体验结合起来。并通过对“羽扇纶巾”的装束,对“谈笑间”

6、这个细节的品读,让学生把所读的东西连成一片,形成自己的思考,继而形成自己对词作语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认可与觉悟。遗憾的是教师在学生对“小乔初嫁”和“火烧赤壁”两个事件,对“羽扇纶巾”的装束,对“谈笑间”这个细节的体验还不到位,或者说火候未到,就呈现了教案中的结论:“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小乔初嫁了”映衬,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这样的教学与上文的品味词语的教学一样,只看重概念化的答案,忽视了情感体验。这个体验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读过陈寿《三国志》的学生

7、,要从头脑储存中搜索出与周瑜有关的部分;读过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学生,也要从阅读积累中调出与周瑜有关的部分,才能与此词中的周瑜形成比较。这个过程还应该体现如下思维过程:⑴把“小乔初嫁”和“火烧赤壁”两个事件结合在一起为了突出周瑜形象的什么特点?⑵“羽扇纶巾”符合大将军的装束吗?为什么是儒将的形象呢?⑶“谈笑间”这个细节对表现周瑜形象有什么作用?⑷诗人仰慕这样的英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了以上思维过程,学生才能领悟苏轼之所以这样写,是要表达如下思想内容:⑴周瑜青年得志,年纪轻轻就为国建功,反照自己的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