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ID:25287340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关键词】个别差异;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  教育对于每一个受教育者来说都是平等的,然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每一个学习者都存在着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被加涅称为“学习结果”的可变差异;同时也包括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不变差异,即学生的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控制点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正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孔子曾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他通过对学生间存在差异的掌握,从而采用不同

2、的方法教育学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鉴于孔子所处的时代,教育普遍采用个别教授的方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因材施教利于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的发展,社会要求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班级授课制逐渐取代了个别教授的方法,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成为时至今日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主流。但是它所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同时受教的人数的增多,一名教师在面对几十名学生的同时,教师将很难兼顾每一名学生的个别差异,更有甚者完全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实行无差异教学,这实质上加重或助长了学生个体间的可变差异,使教学难以完成基本的目标。  由于班级授课制存在的缺陷,出现了许多旨

3、在否定班级授课制或纠正班级授课制之缺陷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受教育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尤其在我国,师生的比例远远超过世界上规定的1∶18的警戒线标准,这实质上决定了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仍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面对传统班级授课制难以针对个人差异进行教学的弊端,我们应该如何改进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呢?其实,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求基于班级授课制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以班级授课为基础,按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成为解决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这一矛盾的灵丹妙药。  1对高校基础

4、课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反思  高校公共基础课授课一般是以2~4个自然班合成大班上课。方便日常管理也便于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随着近几年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学生层次、地区差别等因素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各地区的中学教学水平有差异,导致同一自然班中高考分数相差几十余分,有时甚至一百余分,再加上有些同学能够非常顺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授课方法和生活模式,而少数同学则不能很快适应,这就给大班授课的教师带来授课方法、要求、节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困难。基础课教师往往只兼顾了中间那部分学生,忽视学有余力者和学得吃力者。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上常常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随

5、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型,在学生层次悬殊的现实面前,“一刀切”的教学往往使好学生“吃不饱”“学不到”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结果却有可能“殊途同归”:好学生因为“学不到”知识而厌学;基础差的学生因“学不懂”而厌学。基础课自然班级教学的这种状况将从根本上危及高校的生存与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对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2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针对某门基础课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采用差异性评估方式,促进每个

6、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分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法,更应是一种教学思想,真正从根本上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利用学生差异使教学活动得到优化分层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和“差异性”。  大部分高校基础课分层教学的做法是,根据学生高考后入学的某门成绩(如英语、数学、思政、语文、体育等),将学生分入不同等级的班级,如分为A、B、C三等,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分层教学,虽然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减小了,便于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统一的教学措施,以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但实践证明,这种简单的理解分层

7、教学,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级的方法带来的负面后果却是弊大于利的。  2.1简单的能力分级法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差异我国大多数采用分层教学的高校中,对学生的分层标准是以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来决定学生的层次的,而且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判断往往是根据入学考试的分数来判断。我们必须注意到每个学生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如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是显性的,这些差异可以通过一些较为科学严谨的测验或试验得到。但是,某些情感领域的差异,诸如潜在的兴趣、学习的态度,乃至道德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