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

ID:25271183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_第1页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_第2页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_第3页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_第4页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螺旋CT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作用【关键词】肝脓肿;动态增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螺旋CT  肝脓肿可由细菌、寄生虫或真菌引起,在发展中国家以化脓性感染为病因的肝脓肿就占3/4[1]。细菌性肝脓肿为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自从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后,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准确率已明显提高。我们收集了2005年3月~2007年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其特征。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  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6~82岁,平均67.5岁,70岁以上者10例。主要

2、临床表现:发热21例(77.8%),肝区胀痛或叩击痛18例(66.7%),肝大或触及上腹包块4例(14.8%),白细胞升高16例(59.3%),肝功能异常6例(22.2%)。就诊时间为发病4~16d。2例经手术,5例经穿刺证实,20例通过临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经CT随访复查证实。  1.2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为SiemensSensation4排和16排CT,采用螺旋扫描,层厚、层距5mm,螺距1.0~1.2。造影剂为碘比乐350,注射速率3ml/s,总剂量80~100ml,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所有病例行螺旋CT肝脏平扫+双期扫描

3、,15例行3期扫描。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平衡期100~120s。各期均行全肝扫描,一般在12s内完成。  2结果  2.1病灶部位、分布及脓肿大小  本组2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单发16例,多发11例;病灶位于肝右叶18例,肝左叶4例,同时累及两叶5例。病灶直径最小1.2cm,最大16cm。  2.2病灶形态和密度  平扫时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于正常肝组织的低密度灶,CT值8~31Hu,圆形或类圆形18例(图1a,1b);多房或簇状者8例(图1c);不规则形1例。  a:平扫示肝右叶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欠清;b:平扫示肝右叶类圆形

4、低密度灶,边界清晰,见双环;c:平扫示肝左叶外侧段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部分融合;肝内胆管见明显扩张;d:增强扫描门脉期见肝右后下叶“环靶征”;e:增强扫描门脉期见肝右叶病灶内分隔强化;f:增强扫描见多房分隔状强化;g: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周围楔形强化;h: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周围斑片状强化  图1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略)  Fig1TypicalCTimagesofbacterialhepaticabscess  2.3增强表现  典型细菌性肝脓肿表现“环靶征”10例,表现为中央坏死液化区,边缘环形强化,其中单环2例、双环7例、

5、三环1例(图1d);病灶呈多房分隔状强化或簇状8例(图1e,1f,1h);动脉期显示病灶周围肝实质一过性楔形或片状强化12例(图1g,1h)。  2.4其他肝外征象  合并胸腔积液5例,肝包膜下积液或腹水4例,胆道结石9例,化脓性阑尾炎1例,膈下脓肿1例。 (责任编辑:)3讨论  3.1肝脓肿的常见感染来源  细菌性肝脓肿通常有以下几个感染途径:①胆道系统,是比较常见的感染途径,多由胆囊炎或胆道系统结石时,细菌上行感染肝内胆管系统所致,本组中胆道结石9例;②门静脉系统,常为门静脉所属的腹腔脏器脓肿,多见于化脓性阑尾炎及肠溃疡,本组1例;

6、③动脉系统,败血症或菌血症所致,本组1例;④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膈下脓肿或腹腔脓肿直接蔓延所致,本组1例。  3.2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  ①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巨大脓肿形态可不规则。②病灶边缘模糊或清晰,增强扫描时病灶边缘相对清晰,病灶范围略有缩小,本组有9例表现符合此改变。③可见“环靶征”,为单环、双环或三环。单环代表脓肿壁;双环中的内环为脓肿壁,外环为周围水肿带;三环中的内环由炎症组织构成,中环为脓肿壁的外层纤维组织,外环为水肿带。④病灶内可有积气,本组可能是由于病例较少的原因,没有见到此典型征象。⑤簇状征,是由

7、多个小脓肿聚集而来,可有融合倾向,为脓肿的早期阶段。平扫病灶呈簇状或蜂窝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增强平衡期显示最清楚。⑥病灶周边肝内胆管可有扩张,提示脓肿多由胆道系统感染所致。如出现上述典型征象,此时不难诊断。自从螺旋CT广泛应用于细菌性肝脓肿检查以来,出现一重要征象: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围出现高灌注现象,呈楔形或片状强化,门脉期迅速消退,现已普遍把此征象列为肝脓肿的重要特征[2]。本组27例有12例出现一过性楔形或片状强化,占44.4%,国内外研究表明,动态螺旋CT增强病灶周围肝实质的一过性肝段强化出现率约30%~75%[3,4

8、],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最近研究表明[5],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动脉期亦可出现一过性强化,但多数表现为小片状、结节状或小楔状,且多伴有动脉期门静脉早显,我们认为与肝脓肿的灶周大片状或楔形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