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66352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9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性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性研究进展刘云云张静何红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11疾病不确定感表现为一种控制感缺失造成的怀疑性不确定状态[1]。疾病不确定感的长期存在可能会妨碍患者探寻疾病相关信息抗争疾病的能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2]。国内外关于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日渐深入,研究的疾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研究对象由患者扩展到家属,研究地点涉及到医院、社区、家庭,研究内容从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家庭关怀、自护行为、症状困扰等方面相关的描述性研究扩展到干预性研究。对患者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可以重建内在认知,树立健康观念,促进行为转变,
2、改善负性情绪,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本文就目前所进行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工提供实践借鉴。1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概述1962年Budener对不确定感进行定义,随后Mishel和Hilton等学者对疾病不确定感进行定义,目前广泛采纳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中提出的即个体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件的能力[3],当疾病引起相关刺激事件时,个体对刺激事件的构成及含义无法做出相应判断,疾病不确定感就会产生。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理论阐释疾病不确定感的产生即不明确的疾病症状,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的疾病过程、预后和影响因素。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称为刺激
3、框架即疾病有关的事物,同时还受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帮助者的影响。疾病不确定感归属中性概念,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4]。当患者将其评估为危机时,就会采取行为降低[5];当评估为机遇时,就会尽量维持[6],并且在疾病进程中随着各种因素的改变而改变[7]。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的持续存在,对于患者或家属是一种应激源,影响心理调节与适应,进而延缓病程,影响身心健康,但是,适当的疾病不确定感也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激励患者寻找信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重点不在于消除,而在于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后进行正确的干预管理,这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大意义。
4、2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工具2.1成人疾病不确定感量表[8]用于测量住院成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包括33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量表总分范围从32~160分,其分级范围:低水平32~74.7分,中水平74.8~117.4分,高水平117.5~160分。此量表由台湾学者许淑莲[9]汉化修订为25个条目,2个维度,总分是25~125分,内容效度为0.92,Cronbach′sα系数为0.865,广泛用于癌症和各种慢性病,显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我国患病人群。2.2疾病不确定感儿童量表[10]用于评估患病儿童(年龄<18岁)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共23个条目,总分
5、23~115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水平,国内没有中文版量表,未进行相关研究。2.3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由美国匹兹堡大学Stemarco等[22]研究指出,护理人员应关注在乳腺癌幸存者社会支持、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高森等[23]进行的8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6周社会支持干预,主要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一对一”授课、互相沟通等方式,结果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及朋友的
6、沟通,最大限度地提供家庭、社会支持,提高患者对生活的希望,使其感受到生存的价值。3.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以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虽然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但均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释放负性情绪,提高刺激框架的特性,减少影响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因素。一项关于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类实验研究,对照组发放教育手册,干预组采用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降低明显。庄利梅等[24]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住院期间通过为患者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信息,解答困惑,经历预期体验,缓解负性情
7、绪;出院后,通过随访持续干预,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增强生活变迁能力,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多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路径、“321”健康教育模式、KABP模式健康教育、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性阶段性健康教育以及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均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预后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降低疾病不确定感[25-30]。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在临床实践中应进行有效结合,优势互补,更大地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不确定感干预管理中的作用。3.3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