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4894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略谈“银会”:中国习惯集资机制在香港的境遇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谈“银会”:中国习惯集资机制在香港的境遇论文所谓“会”、“义会”、“银会”,英文泛称为ChineseMoney-loanAssociations,直译即华人借贷协会,系由若干个人参加的群体(group),在一固定期限内共同出资形成共同积蓄。会款系在集会时缴纳,出价利息率最低者得会。1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较容易说明。假设某一小商人邀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十二人形成一个群体,自为会首。其余十一人皆同意每届会期向该会缴纳100元会款。第一次会期,会首从每个会员处敛得100元.freelandors.v.AsiaCafeandanor4一案中就出现了前后的分歧和矛盾。法庭最初认
2、为由口头协议组成的“会”应据协会规则而成立,但此类规则并非在会首与会员之间构成一个或一系列合意。后来在判词中法庭又认为协会的性质是“多方信托”中的一种(mutualtrust),稍后法官又说协会是一种“多方合同”,真可谓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看,法庭其实是在“会”究竟是依据衡平法的某项原则而成立的还是依据普通法成立的契约实体问题上举棋不定。在1913年判决的UnYanSingandOrs.v.FongLunSan案中,法庭认为会首是会员的隐含受托人,法庭明确表示“会”应归入衡平法而非普通法的范畴。1915年判决的ChanKaLamandors.v.CheungChung
3、Kongandanor.案中法庭认为会首是会员支付给他的金钱的受托人。但是更多的人认为“会”是基于契约而成立的,但对契约的性质和契约关系的范围仍争论不休。关于契约的性质,有几个案件判定契约存在于会首与每个会员之间。另一种观点认为契约存在于每个会员与所有其他会员之间。5用民法法系的话来说,即会首及会员相互间的关系究竟是双方行为还是多方行为或共同行为?若为后者,即属团体之设立,当遵守团体的规则。至于“会”是否为商业组织(association),如果是,若超过一定人数,是否应按照香港《社团条例》(SocietiesOrdinance)登记呢?围绕这些问题也有不少争论。权
4、威性的观点认为“会”不是商业组织,亦即不属于多方行为或共同行为,故不能视为团体,而应视为双方行为或多个双方合同。由于“会”不属于团体,即便超过一定的人数亦无须登记,但这又可能涉及到“会”是否合法的问题。6正是由于上述的定性困难,英式法庭对“会”这种机制产生了不小的抵制情绪。1958年古晋(Kuching)7高等法院审理的LeePee-engv.HoSin-leos法官在判词中写道:“我应当补充的是,我不太赞成在法庭中提出针对借贷协会的诉讼。他们最好庭外解决。他们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信托的成份。除了SooHood-bengv.KhooChye-neo案外,在新加坡和联邦报
5、告中我找不到其他有关此类案件的参考材料。在沙捞越(Saraittee)建议港府在香港取缔此类银会公司(chit-fundpanies),但该委员会并不认为以传统形态运作的“会”不符合社会需求。相反,他们认为传统类型的银会是一种“有益的互助形式”。1972年港府制定了《银会行业(取缔)条例》(TheChit-FundBusinesses(Prohibition)Ordinance),明确表示要保留传统的华人借贷协会的地位,条件是银会之参加者不得超过30人,会首不得为其他银会的操办者,共同会款(monfund)不得超过一万港币,除了收取首期无息会款之权利外,会之操办者不
6、得获取其他利益。91971年香港高等法院审理了Yim.B.Hooker,LegalPluralism,AnIntroductiontoColonialandNeo-coloniallaentaries:"ChineseMoney-loanAssociations-BuriedAlive?YimWai-tsangvLeeYuk-har"3HKLJ(1973)234.10同前注9。11胡旭晟等点校本《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下册第641页。12同前注11下册第435-436页。13同前注11下册第557页。14同前注11下册第435-436页。15杨立新:《疑难民事纠纷司法
7、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16见前引拙著《中法西用━━中国传统法律及习惯在香港》,第45-4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