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4508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论文摘要: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套路可循,目前的学生作文,关键是缺乏感情投入。本文围绕感受角度从感觉、感情、感触、感应方面抛砖引玉,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关键词:写作教学;独特感受;学生文章是主摘要: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套路可循,目前的学生作文,关键是缺乏感情投入。本文围绕感受角度从感觉、感情、感触、感应方面抛砖引玉,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关键词:写作教学;独特感受;学生文章是主观之感情与客观之材料的统一体。感受是作者的感官受到外界各种现象(如声音、色彩、气味、滋味、冷暖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部分
2、的要求提出了五点内容,其中第二点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要解决学生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培养独特感受的能力十分重要。一、培养学生灵敏的感觉要训练学生的感官,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辨析各种刺激物的层次,随时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而摆脱粗疏、模糊的状态。经常作用于各感官的外界刺激物有那些呢?视觉方面有:各种颜色,如红、黄、橙、绿、青、蓝、紫等;各种形状,如曲、直、方、圆、长、短、宽、窄、凹、凸等;各种方位,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东、西、南、北等。听觉方面有:各种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和噪音;各种直话、曲话、正话、反话、明话
3、、暗话、好话、坏话的言语等,尤其是那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嘴一张就带出个性,耳一听就想出形象”的言语。嗅觉方面有:各种气味,如香、臭、腥、臊、呛、冲等。味觉方面有:各种滋味,如酸、甜、苦、辣、咸、涩、腻等。触觉方面有:各种感觉,如冷、热、软、硬、痛、痒、麻等。当然,这样的分辨还是比较粗浅的、概括的,在实际写作中,要求学生对外界刺激物的层次,最好分辨得细致些、具体些。比如说:“她身穿粉红色的上衣”,就是把“红”色分成了深红、浅红、鲜红、火红、桃红、杏红、枣红、紫红、玫瑰红等层次,又如说:“碧绿的菜畦”,就是把“绿”色分成了草绿、嫩绿、葱绿、翠绿、墨绿、苹果绿、橄榄绿等层次。学会分
4、辨刺激物的层次,这是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感情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由感觉转化为感情,是迈向感受的关键性一步。感情、感情,一定是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感情。然而,如果有感无情或多感少情,则感受一定不深刻。多情,才能善感;善感,才能情深。一个感受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怎样丰富自己的感情呢?首先要辨析感受。感受的层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辨析。就客观方面而言,由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不同,引起的感受也不同,一个不论见到“红玫瑰”、“紫罗兰”和“白荷花”只会说“真美”的人,肯定感觉是不灵敏的人。各种颜色包含着一定的(但并非固定的)含义,它给予人的感受绝非一样。
5、例如,红花美得热烈,紫花美得典雅,白花美得纯洁……。一张脸,由于颜色、轮廓的不同,给予人的感受也不同:黑脸——刚毅,白脸——文弱,红脸——走运,黄脸——不幸,青脸——火暴,赤铜脸——坚定,瓜子脸——俊秀,方正脸——严肃,圆圆脸——可爱,长马脸——古怪,倒三角脸——刁尖,等等。就主观方面而言,由于人的主观情绪的不断变化,即使客观的刺激物前后相同,激起的感受也绝不会一样。同样是雪,毛泽东的诗词中就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万里雪飘……分外妖娆”,“不要这多雪”。同样是豆萁,曹植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鲁迅是“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郭沫若则是“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可见,感
6、受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感情的统一。情,因物而生、依物而存;物,为情所用、因情而异。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学生辨析感受层次的能力,就先得使学生的大脑成为一部反应灵敏的感受器:看见一种颜色,要能分辨出它使人热烈、敞亮,还是令人冷漠、忧伤;听到一组音响,要能分辨出它使人欢畅、振作,还是令人疯狂、颓唐;嗅到一种气味,要能分辨出它使人清醒、陶醉,还是令人烦躁、窒息;尝到一种滋味,要能分辨出它使人甜美、舒服,还是令人辛辣、难忍;触发一种感觉,要能分辨出它使人兴奋、幸福,还是令人麻木、沮丧,等等。其次要触景生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嗅气生情、尝味生情的习惯,才能触发、延展和丰
7、富学生的感情。例如,生活中的乐音和噪音,成天不知闲歇地振动着我们的耳鼓。当接触某种音响时,第一步要“辨析”,仔细鉴别它给予自己的感觉是阴沉还是明快,是激昂还是颓废。第二步要“见形”,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回顾生活中与此音响相似的经历,从而“闻声见形”,在脑子里浮现出这种音响的事物或景象。第三步要“生情”,通过想象,揣度这种声音在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中的含义,从而达到“以声传情达意”的目的。“辨析——见形——生情”,不断地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能听出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