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18403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渊源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哲学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既对现实大自然的描摹而同时又超越自然地综合艺术,它将万木争荣、百鸟争鸣的大自然高度概括,取其特征而在咫尺空间里完全表现,创造出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园林欣赏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从表现的题材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其中私家园林艺术特色最高,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从地域上来划分,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南、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以小巧、婉约、意境深远见长。北方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常常体现统治者的思想,具有贵族气。中国古典园林本文由.L.收集整理发展,北
2、方多皇家园林,像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规模巨大、气势宏伟,南方多私家园林,像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等,体积一般较小,但布局精致,耐人寻味。 这里所指的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南方私家园林也被称为文人园林,它具有两个特征:1、园主多为文人,苏州城中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园林,其园主都为文人士大夫,他们或在朝野中被罢黜、或在官场上不得志,所以他们寄情于山水,通过修建城市园林来达到归田园居生活。2、园林的构造体现文人气质,文人气质是个虚的概念,它泛指在园林设计中布置一些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格调高雅,讲究文化品味的东西。中国古典园林之
3、所以独树一帜,在世界园林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设计中包含了浓厚的韵味,在表现上体现出深远的意味,韵和意的营造都需要造园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又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一、儒家比德思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主流思想,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它崇尚仁义礼乐,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中国社会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伦理体系,对于这个伦理体系的合法性,周易将其定为以神道设教,就是说所有的社会伦理原则都是以自然规则为依据的,大自
4、然是人类伦理实践的启蒙者和导师。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所谓究天人之际意思也是说要搞清人与自然对象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就表达为天人合一,儒家倡导和的思想,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古人常常用自然山水的存在方式来反省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或对子孙后代进行道德启蒙,或是对自我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活动进行批判。孔子曾经以山比德,提出仁者乐山之说,孔子还曾经以大川比德。在我国古典的古典园林中所以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就在于它折射了这种合内外、同彼己的思想。古人通过山水比德把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与人类的精神生活、伦理道德紧密的
5、联系起来,使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大自然的生动形象中被真切的感知和领悟,反过来,通过山水比德,人又能够移情于山水,使自然山水灵性化、道德化。 古人的山水比德并不是仅仅把自然山水看做道德的象征,而且还认为自然本身就有德性,且这种德性是人类据以省察自身的范式和确立道德法则的根据,这是自然地人化达到了一定水准而尚不充分时古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道德体悟与自我认识方式,是人与自然地关系趋向于更为和谐状态的标志。 二、道家隐逸思想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虽然主张不同,观念有差别,但在园林发
6、展中却有共同的追求,道家崇尚自然,儒家也强调亲和自然,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儒道在对待自然地态度上并无根本冲突,对风景建设和造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分裂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魏晋玄学作为两汉独尊儒术、思想一统的反拨而风靡一时,士大夫厌倦了社会浮躁之风,政治上的打击,仕途升迁的无望,喧嚣的市井生活使得士大夫心灵无法释放,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们寄情于山水,向往大自然,同时此时期兴起了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歌颂自然,表现山水,标榜隐居出世的文学作品,这些因素对园
7、林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此思想的推动下,在园林建造时,追求稚拙之风,强调天然之趣,通过造园获得返璞归真的愿望和不合流俗的情思。此时的造园,园林中的景观已超越了形式美而成为人格美的欣赏对象,即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种种情操品格借助对自然景物的选择、提炼、寓意,使自然与人格融为一体,强调意的重要性,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已与对自然美得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复杂与简单或形似,最重要的是传递的意念。 进而到了隋唐,出现了统一时期,社会背景已和之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文人园兴起,文人园林的典型特征即讲究文采,在设计构想、主体景观表现、植物配
8、置等方面把人的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此时期的文人受着入世与出世两方面思想的影响,作为出仕、贬低、去官这种忧虑的安慰和心理平衡,文人士大夫故作高韬,进而隐退自命清高,如果说魏晋时期的隐是为了躲避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