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15091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课内课外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内课外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内课外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裴善金 (安徽省含山中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以人为本,而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个体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各异,如果这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内课外知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有的内容较枯燥、乏味,我们要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有时提一个问题,老师话还没说完,有部分学生就已经报出答案,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需要反复讲解才能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
2、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我认为以下四个策略非常重要。 一、巧妙导入策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阶段是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的阶段。但是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把物理问题与涉及的生活问题联系
3、起来,要把所教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联想、启发、推断等不同的语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渴望,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较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在讲做功问题时,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人走路时静摩擦力对人做功吗?很多学生认为静摩擦力向前,位移也向前因此错误地认为必做正功。在给出正确答案后学生议论纷纷,甚至有疑问,难道初中学的做功条件和高中不一样,此时进入新课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二、互动探究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探究能使学生投入高层次的认知加工活动,而且随着问题解决过
4、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会发生新的变化,他们的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会逐渐得到发展,智慧水平会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认知获得充分的发展,为此课堂上可分三步走: 1.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究 教师要创设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探究中,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协调发展。其具体方法有: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活动尝试错误或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在互动探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
5、象性的主客体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师生之间达成共识。 3.教师要鼓励学生体验互动探究 在互动探究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以质疑和批判思维为标志的探究能力,体验真实的互动探究,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积极地开动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与形式的构造中去。 三、分层互促策略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
6、主人。教师不能做课堂的统治者,要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变为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学习的主人。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让每个人都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听课,要让这节课人人都有收获,如果哪个学生一节课上下来,觉得没意思,我想他是不会去认真听讲的,在新课问题设置方面我坚持“1+1+1”模式
7、。即1个概念理解的问题,1个基础达标的问题,1个能力提高的问题,当然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能把三道题都理解,一般情况下我会只解答前两个问题,剩余的一个问题学习基础好的可当堂解决,基础薄弱的可课下去解决,这样一节课下来,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习题课讲解时,我会精选3+3,即3道有梯度的题目和类似的3道题,上课时我会以小卡片的形式发放题目,这样便于学生收集和整理,尽量不要在黑板上抄题或用多媒体上习题课,这样学生较累,效率很低。总之,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为重,教师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
8、权交给学生。努力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不断拓展策略 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在作业布置方面可采用不断拓展策略,首先老师要走进题海,了解学生中普遍用的课外资料,然后加以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