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freel2、影响人口达4亿人次、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其中干旱、冷害、寒害、霜冻、高温热害等是我国当前重大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现就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作一论述。1干旱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正常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据统计分析,我国受旱面积20世纪50年代为1133.33万hm2,90年代年均2426.67万hm2,干旱严重的1959年、1960年、1961年、1972年、1978年和1986年全国受旱面积都超过3000万hm
2、2,且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hm2。1972年北方大范围少雨,春夏连旱,灾情严重,南方部分地区伏旱严重,全国受旱面积3066.67万hm2,成灾1333.33万hm2。1978年全国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一些省份1—10月的降水量比常年少30%~70%,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严重,全国受旱面积4000万hm2,成灾面积1800万hm2,是有统计资料以来的最高值。因旱50年代年均损失粮食435万t,90年代年均为1957万t。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2。2010年干旱灾害发生在我国主要的冬麦产地,旱情直接影响了冬麦的生长,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旱情,不仅造成更
3、大范围的枯苗死苗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小麦的返青和拔节,进而对夏粮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从2009年11月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旱灾袭击我国10多个省、区、市。据有关专家测算,干旱地区同期的降水量异常偏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到50年一遇,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的冬麦产区,干旱有可能对小麦丰产构成威胁。据统计,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安徽等主要冬麦产地的冬小麦受旱影响严重。干旱灾害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其实,我国每年农作物的受害面积基本都在1/3以上,其中旱灾大概占60%。根据资料统计,“中国几乎没有哪一年不旱”。2010年干旱的特点是干旱范围广、影响区域大,波及到西北、
4、华北、中原、华东等区域。造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时期的持续少雨。2010年南方暖湿气流偏弱,北方干而寒冷的空气团经常长驱南下,造成大风和降温,而使我国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西北部、江汉、江南南部、华南东部等地无有效的降雨和降雪。监测显示,2008年11月1日后的近100d时间,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1mm,根本无积雪。北京连续111d无降水,成为全国范围内连续无降水日最长的地区。与常年同期相比,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偏少5~8成,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二是气温偏高更加剧了旱情。旱区大部地区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田地无
5、积雪,同时大风天气较多,加剧了水分的流失,使旱情发展迅速。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2干旱灾害的应对措施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农业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幅度增大。专家们都比较认同的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10%;到21世纪后半叶,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体系建设3-4。我国农
6、业已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新的种养类型不断出现,农业生产的对象和区域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已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尽快研究与农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以河南省为例,将其采取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2.1不断健全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业气象信息监测网络体系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建成了基于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5部数字化天气雷达、65个自动气象站、171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06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不
7、断提高,为防御和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做出重要贡献。河南省还不断加强农业气象信息监测网络的建设。目前全省有30个农业气象观测台站(其中国家级站15个),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其中郑州、信阳为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建立了比较齐全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试验、卫星遥感监测等工作,全省117个台站开展了土壤水分监测业务,农业气象信息监测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河南自主研发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