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10864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修改(07.8.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编号:08105(英文):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SinglechipMicrocomputer开设方式:课内实验+课外自选实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考核方式:考查、试验报告应开实验学期:电子科学专业:第五学期电子信息专业:第六学期通信工程专业:第六学期测控技术专业:第六学期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实验学时(学分):12学时/(8学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二版)》《单
2、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测控技术(8学时)、电子科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12学时)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参考书:《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何立民主编《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李群芳主编《Flash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余永权主编《C8051F单片机应用解析》{美}CygnalIntergratedProducts.Inc著潘琢金译一、 实验目的和任务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常用接口的应用。掌握开发系统的应用环境、程序的编辑、汇编及调试方法。掌握一般接
3、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掌握编程器的使用方法及单片机脱机运行过程。为学生将来在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他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任务:1.独立(协作)完成实验指导书中规定的必完成实验项目。2.独立(协作)完成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3.在教师提示下完成各实验的扩展功能性实验项目。4.选开与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只提供实验方向,实验内容为学生自己设计,可以在必开实验完成后的当堂时间自己选做,或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开放学生自己选做。二、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方式:演示实验—(过度)—独立实验—(过
4、度)—设计性实验基本要求:硬件连接准确无误,硬件运行正确无误软件编程从编辑—汇编—调试—运行—硬件软件联调正确分析调试结果,总结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书三、 考试方法与规定(包括成绩评定)根据实验操作正确性与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综合及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实验报告撰写的质量及规范性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四、实验项目和内容实验分为两种:必开实验和选开实验,具体内容请见下表。1.必开实验列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属性开出要求1开发系统,开发环境应用练习,算术运算程序编制及调试 开发系统的连接,开发软件环境的应用,程序的
5、编辑、汇编过程;二进制加法,减法,乘法,二进制—BCD码转换程序 21 演示+验证+设计必开2 I/O口控制编程及调试实验I/O口控制发光二极管循环左移,循环右移,及学生自己设计的灯循环花样程序的编制及调试 2 1演示+验证+设计必开3 定时器/计数器及中断系统综合实验 定时器/计数器及中断系统综合实验 控制 2 1 综合+设计必开4D/A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及多种波形发生器综合实验D/A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设计多种波形发生器实验: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及自己设计的波形发生综合实验,编程调试22验证+设计必开 5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及传感器数据采集综合实验
6、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设计采集综合实验,编程与调试22综合+设计必开 6 编程器使用、程序的烧录及脱机运行实验ALT300/400编程器的使用,程序的烧录过程实验,AT89C51程序烧录及脱机运行2 1 验证+综合必开 注:必开实验教师演示部分应很少,只起示范作用,实验其他内容应鼓励同学自己设计实验过程。 2.选开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列表序号实验项目方向(实验题目学生自己设计)可同时进行实验组数每组人数实验属性1P1口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2 简单I/O口扩展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3 中断实验 /定时器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
7、/综合性4数码显示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58279键盘显示接口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 6 串行口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7D/A转换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综合性8A/D转换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综合性9存储器扩展实验35组 1人或自由组合设计性 注:选开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提供实验方向,实验内容为学生自己设计,可以在必开实验完成后的当堂时间自己选做,或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开放学生自己选做。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于光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