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ID:25182341

大小:66.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1页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2页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3页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4页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摘要:文章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介绍“2+1”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营造出真实的职业环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词: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强化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既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2”即2年在校理论学习,“1”即1年企业顶岗实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从企业用户的需求出发,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在内部管理模式、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实现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与服务产业的贯通融合,锻炼出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职业培训深受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校企实现了双赢。学院积累了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企业办学的成功经验,践行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拓展了职业院校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95年10月〜1998年10月),进行调查研宄,开展产学合作。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的成立。第二阶段(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提出并尝试产学合作教育。这一

3、阶段的标志是学院首届旅游专业(中专99级)学生在绵阳金龙宾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第三阶段(2000年10月〜XX年12月),提出“2+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案。这一阶段的标志是XX年5月,学院在绵阳仙海会议中心召开的制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大会上,管理工程系提出了“2+1”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大会的高度重视;XX年学院按照“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申报旅游管理为省级试点专业并获得了批准。第四阶段(XX年12月至今),是“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学院己有两个专业进行了“1”阶段的顶岗实习,按“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四届毕

4、业生。这些毕业生的质量明显较高,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一)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上,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政策激励,典型引路等举措,推动管理工程系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开发设计、教学与考试模式、就业服务与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列改革与创新。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管理工程系的实际情况,增设了饭店管理等几个新专业,实现了专业设置和企业需要的协调一致。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与杭州城市花园酒店、深圳富临国际大酒店、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珠海港

5、中旅温泉公司、广东惠州康帝大酒店等企业合作实施“定单式”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实行产学合作的“2+1”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相协调,受到了学生与企业的普遍欢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设计并落实培养方案。(1)培育“三个能力”。以能力为中心,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育上悉心策划,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特殊工种技能标准的设计,加强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培养与考核,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2)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过程

6、,通过运用任务目标设立、媒体演示、计算机辅助、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把培养企业优秀人才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1)倡导“优秀人才”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远大理想,按计划参加熟悉企业和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活动,实践“进入学校门,要做职业人,学习为创业,入企当先锋”的人生目标。(2)培育做人能力,把德育课的效果评价定位在是否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参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了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职业礼仪等十门关键能力课程。(3)培养创造意识,课内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

7、潜能和创新意识,课外大量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如国际会议志愿者,国际性赛事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收到了社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效果。(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新的工作模式要求教师面向高职学生是讲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职业经理人。第一,坚持学习制度,要求教师、管理骨干勤奋上进,聘请著名学者讲学,使员工、实习生队伍及时把握最新成功理念。第二,建立教师跟踪前沿,进厂实践制度;教师主动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