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

ID:2518114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_第1页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_第2页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_第3页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_第4页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论文代冬梅贾天柱相宇徐洪亮【关键词】中药摘要:目的:研究肉豆蔻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为开展肉豆蔻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并将处方注脚下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7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肉豆蔻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意图和临床体会。结论: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因临床的不同需要而不同,约有16种,其主流方法是面裹煨,炮制的目的是增强止泄的作用。关键词:肉豆蔻;炮制ResearchofSemenMyristic

2、ae'sProcessingHistory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ocessinghistoryofSemenMyristicaeandtheoriginalprocessingpurpose,concludetheexperiencesattainedfrombothprocessingactivitiesandclinicalpractices,andtoprovideusefulreferencesformodernizationresearchofSemenMyristicae

3、.Methods:Lookthroughtheherbalupthevariousprocessingmethods.Results:Aftercheckabout70herbalenMyristicae.Conclusion:SemenMyristicaehasabout16processingmethodsaccordingtodifferentclinicalrequirements,themainoneisroastedenMyristicae;Processing肉豆蔻(Nutmeg)别名肉果[1]、玉果、脾家瑞

4、气[2]、豆蔻[3].freelysticafragransHoutt.除去假种皮的成熟种仁。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加群岛。我国主要靠进口,现四川、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已有分布。宋《政和本草》云:生胡国,胡名迦拘勒[5]。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等作用,用于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症。从古至今一直炮制后应用,为了弄清其炮制历代演变情况,笔者在查阅70余部本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理清了历代肉豆蔻的炮制方法与原始意图。1采收、贮存与鉴别唐《新修本草》[6]: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宋《图经本草》[

5、7]:春生苗,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七月采[8]。《中华本草藏药卷》[4]:每年采收2次,一次在4~6月份,另一次在11~12月份。采集近成熟果实,剥去果皮种皮,晒干。明《本草品汇精要》[8]:采收后,曝干。明《本草纲目》[9]:暖脾胃,固大肠。明《本草蒙筌》[14]:退目云去障。清《本草便读》[15]:温中散逆,逐冷肉豆蔻,花及实虽状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粒则不同。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文,如槟榔纹,最易生蛀,唯烘干密封,则稍可留。《新本草纲目》[2]:市上所售者,因欲保存香气,浸渍于混合石灰食盐水中,其子

6、表面被有白粉,气味俱辛烈芳香,微苦。宋《本草衍义》[10]:肉豆蔻,对草豆蔻言之,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虚者下等。2功能主治及毒性梁《名医别录》[11]: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宋《济生方》[12]:为进食化痰之要剂。宋《政和本草》[5]:主心腹虫痛,虚泻赤白痢等[21],引《日华子》云:皮外络下气,解酒毒。元《汤液本草》[13]:主鬼气,消食止泄,小儿伤乳霍乱。明《本草纲目》[9]:暖脾胃,固大肠。明《本草蒙筌》[14]:退目云去障。清《本草便读》[15]:温中散逆,逐冷滞以下气行痰。清《本草述

7、钩元》[16]:治水肿积聚,胀满,不能食,疟痹反胃,霍乱,诸逆动上,小便数疝。清《得配本草》[17]:涩大肠,止泻痢。消食解酒,辟鬼杀虫。清《本草新编》[18]:专温补心包之火,故又入膻中与胃经也。清《神农本草经读》[19]:止泄泻精冷。清《本草再新》[20]:此药温补脾胃,大有固胎之功。《科学注解本草概要》[21]:慢性消化不良,肠鸣充气,肠蠕动减退之鼓肠。《中华藏本草》[22]:祛风除湿,提升胃温,补中益气,治风湿性心脏病,胃寒腹痛,消化不良,气虚心慌,瘟病时疫。《中华本草藏药卷》[4]:主治各种心脏病。历代均记载无毒

8、,只有《玉楸药解》[23]中提到了:汤冲肉豆蔻辛香颇动恶心,服之欲吐,宜蜜小丸烘干汤送。3炮制原始意图宋《图经本草》[7]:治脾泄气痢等,醋面裹之。明《景岳全书》[24]:面包煨熟用或锉如豆大,以干面拌炒熟悉,去面用之尤妙,盖欲去其油而用其熟耳。清《本草便读》[15]: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清《玉楸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