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ID:25160328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7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_第1页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_第2页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_第3页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_第4页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摘要:“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书目、专门性书目两大类,不宜再继续所谓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等旧的分类方法;版本学中的版本分类宜分为写本与印本两大类,其下写本再分为稿本、抄本、影写本,印本再分为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刻本之下再根据时间、地区、主体、工艺等划分类别,这样方可层次清楚、泾渭分明。  关键词:传统文献学;书目分类;版本分类  Abstract:Contentof“d

2、ocuments”iscurrentorhistorical,entstudyisthetextofdocuments,butnot“documents”themselvesasismonlyunderstood.“Classification”and“cataloging”asthetisunderstood.Acatalogedclassificationofbooksconsistsofgeneralanuscripts,andprintededitions,eregion,subjectandcraftsmanship.  Keyent;cat

3、alog;editionclassification    文史学界所谓“文献学”(笔者谓之“传统文献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冠以“文献学”之名的学术著作至少在五六十种以上,至于没有冠以“文献学”之名而属文献学各分支学科范畴的论著则数倍于此。另据《全国报刊索引》统计,1978-1998年文献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达500多篇,其中仅探讨文献学定义、学科体系的论文就不下百篇。但笔者发现,有关文献学的诸多理论问题,至今莫衷一是,特别是文献学中“文献”的内涵与版本目录学中的分类问题,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理解误区,有必要加以辩证。    

4、一、古今“文献”概念的内涵    据现有文献资料所载,中国“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礼记·礼运》也有类似话语:“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夏时》,汉代经学家郑玄以为即夏代历法书,其残者有《夏小正》;《坤乾》,郑玄以为即殷代阴阳历法书,其残存者有类似于《周易》的殷《归藏》。从此,“文献”一词,成为传统文化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仅

5、《四库全书》就可检索到11000多条。但是,“文献”一词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不仅一般民众不甚了了,就是学者们也众说纷纭。在现有社科工具书和学者论著中,对“文献”一词的理解归纳起来就有好几种不同声音:有的指典籍,有的指典籍与口耳相传的资料,有的指典籍与贤才,有的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等等。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文献学理论的升华与普及。  “文献”一词的含义之所以如此众口不一,笔者以为原因之一,在于古代“文献”一词的含义原本就有两个不同“版本”:一是汉代大经学家郑玄对孔子上面一段话的“分类”与“编目”,混而不分,分而不清,是目录学理论叙述中又一个需要辨析

6、的问题。文献经过分类,下一步便进入目录编制程序而形成文献“目录”;“目录”包括一书之篇目和群书之编目。一书的篇目构成一书“目录”,群书的编目构成群书目录,谓之“书目”。群书目录著录的内容,有的只有作者、书名、卷数等,有的则包含大序、小序、内容提要(解题)等等。文献分类与文献编目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有联系的是文献分类有时是与文献编目同时连续进行的,如一些藏书家对其书目的编制可能就是边分类边编目;有区别的是文献分类在很多情况下又是与文献编目分别进行的,是相对独立的,如大型图书馆的图书编目都是按照先拟定好的分类方案进行的,中国古代皇家图书馆的图书也只能是先进行

7、分类再给予编目。故“分类”与“编目”是文献整理的两个不同环节。中国古代、近代的目录学家对此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宋代文献学家郑樵在其《通志·校雠略》中一再强调分类与编目的异同与依存关系,认为“编次必谨类例”,编目不成功根源都在于“类例不明”。近代目录学家姚明达则强调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分类而轻编目,有解题而无引得。”[3]404在其《目录学》和《中国目录学史》两书中均专设分类篇、编目篇分别加以论述。李日刚《中国目录学》谓:图书分类“应使学者有‘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便利”。“何为编目?编目在就书之本身,加以编识,如书名某,著作者某,何时出版?

8、何处出版?若干卷,若干页,内容若何?等等,均须加以简明之叙述。此即目录学定义上,所谓‘推阐大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