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制91074

品质管制91074

ID:25151989

大小:629.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18

品质管制91074_第1页
品质管制91074_第2页
品质管制91074_第3页
品质管制91074_第4页
品质管制91074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质管制9107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業工程第六章品質管制授課老師:陳仁賢老師1品質管制的意義狹義的品質:外觀、強度、純度、尺寸、壽命、不良率、包裝情形等。廣義的品質:關於製造費用方法─效率、損耗、單價等。關於製造數量方面─採購量、生產量等。關於產品推銷方面─零件互換、修理服務、市場調查、包裝情形等。品質的意義品質一詞,往往被誤解為生產最好的產品之意,這裏所謂品質,是指「生產消費者所滿意的品質」。換言之,為滿足消費者要求,生產者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可生產的最佳品質。品質可由下列狹義即廣義兩方面來解釋:2管制的意義品質的意義管制一詞,可用許多不同的定義來解釋。就

2、是品質管制的目的來講,約可包括兩個意義:一是確立標準,二是保持品質。此種標準之確立,故以市場的需要為主,仍須考慮生產技術能力,以及是否合於經濟原則。標準確定以後,次一問題就是如何確保此種品質,在保持品質的階段中,若品質超出規定範圍,便要追究其原因,採取必要的措施。故確立標準是保持品質的前提,保持品質不僅是不良原因的探求,同時也是生產過程中適當的措施。這種標準包含操作標準、原料、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之標準,也就是所謂規格。3管制的意義統計的品質管制一般工廠,原料可能自其他工廠購入,但機械與勞力都市在操作者直接監督之下,操作者

3、常有多年的實地經驗,但是為什麼品質上還會常常發生變異和問題呢?不良品突然增加呢?其原因總不外是材料品質低劣、或機械故障、或因工人操作錯誤而引起的。為什麼不能去防止呢?這就是告訴我們只靠經驗或直覺有時會失敗,因為操作者不能時常運用經驗和直覺來完全防止。所問統計的品質管制,就是「以統計數理分析方法為基礎,應用到工業生產過程中,配合工程師的智識與經驗,以數理的分析與客觀的判斷,謀求操作穩定,製品均勻,損耗減少,效率提高。它是工程人員的一種新式利器,能於事前診斷,防止疵病於未發,又能客觀追求原因,洞察本末」。4品質管制的意義工業

4、生產過程中,因天然資源的不均勻,機械和工人的不同以及其他抽樣檢驗誤差等的影響,所有品質不能做到絕對的相同,必有某種程度的變異存在。及某一程度的變動,在現有的原料、機械設備和操作方法等條件下,是不能避免的。操作者依靠過去經驗知識所養成的直覺、主觀來判斷,此種直覺不一定都對,必有錯誤,而且經驗不是人人相同的,其直覺不易使其他人了解,因此需要大家可了解的一種容許範圍的標準。這種標準可應用統計的品質管制方法來訂定。統計的品質管制統計的品質管制,即是活用操作者的經驗,使其不白費精力,順利控制製造工程的一種工具。1.品質的變異:5品

5、質管制的意義先決定成品規格,技術人員為製造規格成品,訂立使用原料半成品的規格,操作標準;購料人員購入合乎規格的原料。保養部門整備機器,測定工具;製造部門照操作標準操作;檢查人員檢查成品是否合格。其次包裝銷售,根據市場調查結果,再研究檢討品規格,以改善規格。統計的品質管制2.品質管制的運用:品質管制實際應用,可照下圖順序循環實行:6品質管制的演進自有製造工作開始,一直延伸至十九世紀末。由一個或少數工人對整個產品製造負責。全部由操作工管制自己工作的品質。統計的品質管制隨技術與管理之不斷進步,品質管制本身也由簡單的檢查,演變為

6、全面品質管制。其進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每一階段從開始到實現的期間大約為20年。第一階段:操作工的品質1900年以後不久,近代工廠的分工觀念逐漸產生。完成相同工作的許多人被集合在一起,置於一個領班的管理之下。時間與動作研究及標準化、簡單化、專業化之3S運動等近代管理方法逐受重視。由領班負責班內操作人員工作與產品的品質。第二階段:領班的品質7品質管制的演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品品質與製造程序變得更為複雜,每一位生產領班要管理許多人工,無暇負起管制產品品質的責任。工業產品愈來愈精密,檢驗工作愈來愈複雜,需要特別訓練的專業檢驗

7、人員,因之生產工作與檢驗工作分開辦理。統計的品質管制第三階段:檢驗員的品質(1918~1937年)192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青年物理學家Dr.WalterA.Shewhart首創管制圖,1931年發表「工業產品之經濟管制」一書,為統計品管的開端,但未受企業界的重視。1923年美國Dodge與Romig兩氏根據或然率理論制定抽樣表,奠訂抽樣檢驗之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巨大軍需生產之需要,美國國防部規定使用統計的品質方法,各工廠爭相採用。大戰後各企業也鑒於統計的品質在戰時所發揮的效果,繼續推廣使用,其他國家也開始仿效。

8、第四階段:統計的品質(1937~1956年)8品質管制的演進近代工業之技術與管理的迅速發展,產生下列三種壓力;1.顧客──工業的、消費者的──對品質的要求急遽增加。2.新產品製造技術的急速發展以及日漸嚴格的產品性能要求,使公差更趨嚴格。3.品質成本的增高。在這種壓力下,工業管理方面面臨品質問題的挑戰,原來統計的品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